两名骑车人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并受伤。由于双方当事人急于就医,未能及时报警。当他们意识到需要报警时,事故现场已经被破坏,交警无法对事故进行认定。那么,事故赔偿问题应如何处理呢?余姚法院日前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一审判决事故双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比例为三七分,骑电动自行车一方的责任比例高于骑自行车一方。
当时,二十出头的郭某骑自行车去上班,与骑电动自行车的朱某在途中发生碰撞。郭某受伤较重,但她对交通事故并不熟悉,只知道自己右腿非常痛,受伤严重,但不知道该采取何种行动。朱某见郭某的痛苦表情,心生紧张,决定优先救助郭某,并立即将她送往医院。
两人在医院才想到报警,但由于事发路段交通繁忙,事故现场已被破坏,交警无法进行调查取证,因此决定不予受理该起事故。郭某受伤较重,损失较大,与朱某无法达成赔偿协议,于是她向余姚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朱某除了先行支付的医药费外,还需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补偿金、护理费等共计5万元。
法院判决朱某承担郭某70%的损失,赔款金额为4万元余。
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朱某骑电动自行车,而郭某骑自行车。两车的自重和行驶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电动自行车在事故中对人身安全造成的伤害更大,因此朱某有更大的安全注意义务。考虑到郭某受伤较重而朱某受伤相对较轻,朱某及时报警并妥善保护现场的责任也应大于郭某。综合考虑这两点,法院认定朱某对郭某所遭受的损害应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而郭某在过路口时没有注意安全,也没有在事发后报警或提醒朱某报警,因此她对自身遭受的损害应承担部分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侵权行为,应当赔偿治疗和康复所需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造成残疾,还应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如果造成死亡,还应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的规定,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受害人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这些费用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
因交通事故现场被破坏导致无法认定赔偿责任的情况。余姚法院对一起骑车人交通事故案例进行了一审判决,认定骑电动自行车的朱某承担主要赔偿责任,赔偿郭某损失4万余元。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件事实,认为朱某骑的电动自行车在事故中对人身安全造成的伤害更大,且因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
肇事逃逸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作为保险公司是不会进行赔偿的。 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八种情形:。 (六)交通事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