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的分类及修正完善
时间:2025-05-17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行政强制的分类
根据五部著作的不同观点比较和总结,行政强制的分类应在“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分说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构建我国的行政强制分类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二、按照实施程序进行分类
首先,将非执行性行政强制分为即时强制和一般程序行政强制。即时强制是指在实施具体物理强制手段之前不存在宣告、告诫程序,直接以物理强制手段本身宣告行政强制的情况。一般程序行政强制是指在实施具体物理强制手段之前存在宣告、告诫程序的情况。这样的分类标准是根据行政强制是否可分为基础性和执行性两部分,以及根据实施具体物理强制手段前是否存在宣告、告诫来区分。即时强制需要特别对待,因为它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危害,这也是许多行政法学前辈对即时强制青睐的原因。其次,按照实施程序的区别,非执行性行政强制还可以参考行政处罚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非简易程序。简易程序是指行政执法人员根据法律规定现场直接决定的行政强制,即即时强制。非简易程序是指需要按照一定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的行政强制。非简易程序对行政强制权力的制约意义在于对紧迫性不强但对行政相对人侵害较大的行政强制,通过裁执分离机制来设计不同的行政强制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制约行政强制权力的滥用。
三、按照行政目的进行分类
非执行性行政强制可以分为行政检查强制、行政保全强制(包括证据保全和执行保全)、制止、纠正、预防违法行为之行政强制和预防、救治公共危险之行政强制四类。1. 行政检查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了解行政管理的相关信息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检查等方式的信息收集活动。2. 行政保全强制(包括证据保全和执行保全)是指行政机关为了行政处理的作出,所进行保全证据和控制预备成为处理结果执行标的物而所实施行政强制。3. 制止、纠正、预防违法行为之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对正在发生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对已经形成的违法状态进行纠正、对法律明文规定的违法可能进行预防的行政强制。4. 预防、救治公共危险之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法律规定的预防、救治洪灾、火灾、地震、传染病等公共危险职责的过程中,对不违法的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物所采取的除征收、征用、检查等间接性、保障性行为以外的直接性的强制性预防、救治行为,例如对传染病人的强制治疗。
四、按照行政强制对象进行分类
行政强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对人身非执行性行政强制和对非人身非执行性行政强制两大类。区分针对人身行政强制和非人身行政强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行政强制的设定权方面。根据《立法法》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只能由法律来设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及程序要求。对象包括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以及对税务机关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程序上,税务机关需在责令期满后发出催缴税款通知书,若纳
-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涵盖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对行政主体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种情况,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确认、行政征收、行政不作为、侵犯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等方面。
-
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法律依据及其争议
针对卖淫嫖娼人员的收容教育办法及其争议。收容教育是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法律和道德教育的行政强制教育措施,但其法律依据《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被指违背《立法法》。此外,收容教育制度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存在冲突,且全国仅有北京仍保留该制度。废除收容教
-
我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
中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传统上,强制医疗方式主要由医疗保护性住院、保安性强制住院和救助性强制医疗三种形式构成,但存在司法审查缺失和行政机关主导的问题。新刑诉法规定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标志着该制度从行政化转向司法化。同时
-
行政强制拆迁的合法性要件
-
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限制年龄
-
国家赔偿的定义和适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