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且不承担赔偿或保险金的责任。除非根据本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保险费是不可退还的。根据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如果保险合同以被保险人死亡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在合同成立或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的两年内,如果被保险人自杀,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保险人根据上述规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如果保险合同没有对被保险人的自残行为作出约定,那么保险人应该如何处理给付保险金和退还保险费或现金价值呢?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在合同成立或合同效力恢复的两年期限内,被保险人自残的情况下,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超出两年期限的情况下,保险人一般应该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然而,如果被保险人在合同成立或合同效力恢复的两年期限内自残,并且保险合同对此没有约定,保险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保险人应该如何处理。根据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给付保险金,并且不退还保险费。这样的处理方式引发了一个悖论,即自残行为的严重性远远低于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严重性,但是自残行为可以解除合同、不给付保险金,也不退还保险费;而自杀行为却可以退还现金价值,这明显与社会公平理念相悖。
以上是我对于保险法规定不足的疑虑。由于保险法没有明确规定保险人应如何处理被保险人在合同成立或合同效力恢复的两年期限内自残的情况,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法律缺憾。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双方属于代理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保险代理人的权益维护依据保险法和新劳动法,离职规定遵循劳动合同法。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办理业务,报酬以佣金为主,与保险公司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
新《保险法》对保险经营者提出的新要求。保险经营者需完善经营管理,并特别完善签收制度、加强核保工作和售后服务的管理。新法规定了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需提供格式条款并明确说明内容,否则无法证明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此外,保险行业自律改进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也被强调,
海上保险合同的成立条件及订立程序。成立条件包括要约的构成、承诺的方式及保险合同的书面形式。在订立过程中,被保险人需如实告知影响保险人确定保险费或承保的重要情况。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应及时签发保险单并载明合同内容。如有疑问,可咨询在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