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申请回避复议的情形及其法律规定

申请回避复议的情形及其法律规定

时间:2025-06-10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6636
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凡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都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可以申请回避。回避决定是可以进行复议的,那么,申请回避复议的情形是怎样的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内容供阅读,希望对有用。

回避制度是指根据法定情形,审判人员必须回避并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审判人员参与对案件审理的情形。回避制度的目的是保证案件能够获得公正审理。回避制度包括法定的回避情形、适用范围、申请回避和作出决定的程序等内容。

回避制度的重要意义

在司法活动中实行回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具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人们的宗法观念和家族观念深厚,各种亲属关系和人际关系交织复杂,重亲情文化的传统对于权力滥用和徇私枉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和广泛的社会根源。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下,科学设计和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对于保证依法履行职责、秉公办案以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十分必要的重要性。

回避制度对司法机关的清正廉洁具有促进作用

回避制度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任职和执行公务时如何处理与亲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摆脱各种关系的干扰,以客观公正、严肃执法的态度秉公办案。

回避制度有助于杜绝不正之风

广大群众对于利用职权为亲友谋私利、官官相护以及办理“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感到不满。通过依法实行回避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父子兵”、“夫妻店”等裙带关系的形成,为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和不良倾向提供制度保障。这有利于维护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公正形象,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回避制度有助于建立健康的组织人际关系和执法环境

缺乏严格的回避制度容易导致单位内部裙带关系的产生,派系斗争和权力之争的加剧,使机关陷入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同时,这也为办理各种“人情案”、“关系案”开辟了方便之门。而健全的司法回避制度能够有效保证严肃执法,排除各种人际关系的干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包括公民不服强制拆迁决定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以及强制拆迁的条件。对于强制拆迁,必须以补偿决定为前提,同时满足其他条件如作出裁决并送达当事人、超过规定搬迁期限未搬迁等。被征收人需知道法律时效,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 一、财产保全裁定的复议程序

    财产保全裁定的复议程序,包括复议申请的处理、复议决定的处理以及诉讼财产保全的条件。文章还涉及财产保全案外人的异议处理,讨论了关于财产保全过程中异议处理的法律规定及不同观点。

  • 回避制度在法律中的应用

    回避制度在法律中的应用,包括自行回避和当事人要求回避的情况。自行回避中,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形下应主动回避;当事人要求回避时,需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法院对回避申请应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决定,如当事人不服可申请复议。回避制度是保障诉讼公正性的重要制度,不遵

  • 驳回申请回避的案由法律暂无明确规定

    关于驳回申请回避的案由在法律上的暂无明确规定的问题。当事人对驳回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一次。若提出的回避理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申请会被当庭驳回且不得再复议。相关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

  • 商标行政复议所需提交的材料
  • 或裁或审制度
  • 房屋强拆后,是否可以通过信访解决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