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施工总包欠薪劳务工资的情况发生时,劳务可以先与单位进行协商,尝试解决争议。双方可以就欠薪金额、支付时间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
如果协商无果,劳务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介入并调解争议,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如果劳动监察调解不成,劳务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机构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争议进行裁决,以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即使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用人单位也必须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工资支付频率至少为每月一次,对于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情况,可以按照周、日、小时进行支付。
根据第九条的规定,当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此外,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察。如果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等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工资支付方面的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劳动争议仲裁的费用标准、支付方式以及具体的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经费由财政保障。具体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支付方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仲裁程序包括组成仲裁庭、调查取证、仲裁调解和仲裁裁决等环节,整个流程应在一定时间内结束,如有需要可延
劳动诉讼律师费用的计算方式和收费标准。根据争议标的的金额,律师费用按比例分段累计收费,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考虑主要因素包括耗费时间、法律事务难度、委托人承受能力等。不同地区收费标准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共同制定。对于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
劳动管理部门对工伤争议相关问题的答复,包括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的第三人通知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工伤保险待遇问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的责任划分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争议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包括代理工伤保险赔付行政诉讼条件、代理工伤赔偿劳动仲裁条
依据相关法律调解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方法。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政府责任并建立协调机制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加强排查和调解工作。农民工可通过投诉、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并可要求加付赔偿金。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