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议离婚中,财产分割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这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确定,具体数额的确认以及法定手续的执行等方面。
协议离婚中还需要对子女抚养进行约定。这涉及合适的抚养方式选择,抚养费的合理确定以及探视方式的确定等。
债权债务问题也是协议离婚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这涉及共同债权债务的定性,双方承担比例的确定以及债权行使和债务履行的方式等。
然而,在实践中,协议离婚后常常会出现第三方要求偿还债务的情况。我国婚姻法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制度采取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两种形式。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适用法定财产制,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根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婚姻法》第41条明确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债权人如果要求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的偿还,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此外,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5条规定,即使离婚协议、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作出处理,债权人仍有权利向男女双方主张夫妻共同债务。如果一方承担了共同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并基于离婚协议或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法院应当支持这种主张。
因此,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对债务的分割只对双方产生法律效力,不能用来对抗债权人,也不能对外具有法律效力。债权人仍然可以向夫妻双方主张自己的债权。
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对于债务问题一定要明确约定,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离婚协议书的相关内容。离婚协议书在民政局登记备案后具有长期有效性,只要双方未变更协议,就一直有效。协议书的生效需以书面形式存在,经夫妻双方当事人签字,并经过法庭或婚姻登记管理部门认可。离婚协议书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必须明确记载双方真实意愿及
怀孕期间离婚的法律规定,男方在女方怀孕和分娩后一年内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或法院认为有必要受理男方请求的除外。离婚协议的效力与签署情况有关,特殊身份关系和离婚协议的生效问题需注意。在离婚过程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处理相关纠纷,包括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
离婚协议的公证程序及要求。离婚协议在民政部门办理完离婚登记手续后才能生效,公证并非必要,但为保障效力可选择公证。办理公证需准备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相关材料,并遵循一定程序,包括审查身份、询问双方意愿等。
东法民一初字第13319号离婚纠纷案的调解过程与结果。当事人邢某和刘某因婚后性格不合,无法共同生活而选择离婚。在常平法庭进行调解时,双方均表示自愿离婚,没有婚生子女和夫妻共同财产、债权债务问题,诉讼费由原告承担。调解结果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可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