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是否可以不是股东?
时间:2025-04-27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发起设立,另一种是募集设立。那么,公司成立后,发起人可以不是股东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详细解答。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发起人的定义
根据我国《公司法》,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必须满足三个要件:发起人、资金和章程。发起人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人的要件,也是设立公司的前提条件。然而,对于发起人的定义,目前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
不同学者的观点
在学术界,对于发起人的定义存在不同观点。江-平教授认为发起人是指“创办、筹备股份有限公司的人”,而王*树教授认为发起人是指“按照公司法规定制定公司章程,认购其应认购的股份,承担筹办事务,并对公司设立承担责任者”。
发起人的界限
以上两个定义的外延都较为宽泛,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出入。筹办创立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涉及到多个人的努力,包括律师、会计师以及其他人员。如果将所有参与筹办创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人都视为发起人,则会混淆发起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界限。台湾学者郑*波认为,发起人就是“设立章程之人”,即“于章程上签名之人”。梁*贤先生则认为“凡筹备公司之设立并签定章程之人”都是发起人。根据台湾公司法第129条第一项规定,通常签名盖章于章程者,均为发起人。至于其是否参与公司设立的计划,则不作要求。这一观点在台湾已成为通说。
我国的观点
虽然我国公司法对发起人未做明确定义,但《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认为发起人就是“订立发起人协议,提出公司申请,认购公司股份,并对公司设立承担责任者”。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大陆认为发起人也应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方为发起人。不过与台湾相比,我国强调发起人应在发起人协议上签名,并且实际参与公司的设立行为。是否需要这样的规定仍然有待商榷。
发起人的法律关系
如果以是否签名盖章于章程作为区别发起人的标准,发起人的法律关系将更加明确。然而,由于一般人难以知悉公司章程的具体内容,如果某人虽未签名盖章于章程,但实际参与公司的设立事务,善意第三人相信其为发起人,若能使其对善意第三人负与发起人相同的责任,则有利于保护交易的安全。因此,江-平等人的观点也值得参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情
A公司与施某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但因未达成一致导致公司未成功设立引发的纠纷。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了各自出资方式和比例,但由于未签署公司章程导致公司未能成立。A公司起诉请求解除合作协议并要求施某返还投资款并赔偿损失。文章分析了公司发起人的概念、
-
法定代表人与公司连带责任的要件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其与公司的连带责任要件。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参加民事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监督。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兼任另一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需经过审核。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具有法律效
-
股份转让债权债务的处理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股份转让的相关规定,阐述了股东在股份转让过程中无需处理公司的债权债务,并详细说明了股份转让的限制条件,包括发起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转让限制以及国家股转让的法律规定。同时,提到了股东在特定情况下不得转让股份的规
-
公司设立的方式
公司设立的主要两种方式: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发起设立是由发起人自行认购公司全部或首期发行股份的方式,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而募集设立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可通过向社会公开或特定对象募集股份的方式设立。为了防止损害投资者利益,发起人认购的股份在
-
第一章、公司章程总则
-
股份转让后债权债务的承接问题
-
危险品公司注册的条件和资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