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筹建房是一种通过网络向有意购房者募集资金的方式,然后委托房地产公司进行代建,以剔除房地产公司的利润,使购房者能以低于市场价格购买房屋。众筹建房的魅力在于价格优势。
众筹建房的流程通常包括报名和付款两个环节。报名环节是免费的,组织者会在线下活动中详细介绍整个项目。如果客户满意,可以选择在线上或线下付款。付款额度通常有5万、20万和50万三个档次,未来可能还会开放100万以上的档次。每个投资人都会有一个保底的回报,最低为众筹额度的8%年化收益。不同档次的投资者享受的房价折扣也不同,例如7.5折、7折甚至5折。
众筹建房能够使房价大幅下跌的原因在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融资的财务成本。一般来说,房地产行业的年化财务成本平均约为15%。如果购房者参与众筹项目,相当于能够拿到原本由金融机构获得的那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在开发过程中具有杠杆效应,收益会得到放大。
虽然众筹建房形式创新且参与者能够从中获益,但是众筹建房的合法性目前仍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其涉嫌非法集资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暂时将众筹资金视为不涉及违规的“投资款”,而非购房首付或借贷。然而,对于购房者来说,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根据法律规定,投资必然伴随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在建房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投资人不能保证能够收回投资款。而如果涉及预付款或首付款,只要是由于开发商的原因导致房屋无法交付,这些款项都需要退还给购房者。投资合同与买卖合同不同,特别是商品房买卖合同,后者通常对购房者更有利。然而,在投资合同中,投资者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
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首先,股权众筹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公募”与“私募”界限,可能触及公开发行证券或“非法集资”红线。其次,股权众筹存在投资合同欺诈的风险,尤其是“领投+跟投”机制中可能出现欺诈行为。最后,股权众筹平台权利义务模糊,需进一步理清与用户之间
非法集资的定义、特征、数额界定以及非法集资罪中超过多少利息才算非法的问题。非法集资指未经批准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的行为。特征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实质。个人和单位进行集资诈骗的数额有具体界定。
股权众筹平台的设立与市场准入条件,包括公司设立、净资产、专业人员、技术设施、业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股权众筹平台需在设立后5个工作日内向证券业协会备案,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协会规定,不得从事自身或关联方融资、提供对外担保或股权代持等行为。
众筹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众筹项目分为股权众筹、奖励众筹、债权众筹和公益众筹等类型,其中股权众筹受到政策支持和监管。众筹具有更为开放的融资模式和较低的创业门槛,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众筹行业前景广阔,但仍需专业机构进行项目筛选、投资团队建设和增值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