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法规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免责条款作为一种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排除或限制当事人的未来责任。因此,免责条款应受到《合同法》第52条、第53条、第54条、第47条、第48条、第51条和第40条的规定调整。
根据风险分配理论,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可以确定。根据该理论,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免责条款,以减轻或免除其未来可能发生的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40条和第53条,可以根据违约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
我国目前并未采用根据违约的轻重来确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的方法。
免责条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免责条款作为一种合同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根据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任何企图援引免责条款免责的当事人必须首先证明该条款已经构成合同的一部分,否则他无权援引该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是在事先约定的情况下设立的。当事人约定免责条款是为了减轻或免除其未来可能发生的责任。因此,只有在责任发生之前,当事人之间通过事先约定且生效的免责条款,才能导致当事人的责任的减轻或免除。与通过和解协议减轻责任不同,免责条款的设立是在责任产生之前进行的。
免责条款的目的是免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可能承担的责任。根据不同的目的,免责条款可以分为限制责任条款和免除责任条款。限制责任条款将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在合同中规定卖方的赔偿责任不超过货款总额。免除责任条款则是完全免除当事人的责任,例如,商店柜台上标明“货物出门,恕不退换”。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法律对免责条款的有效条件要求更为严格,但由于免责条款和限责条款的目的都是排除当事人未来的责任,因此一般将其统称为“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与附条件的合同也有所不同。虽然在设定免责条款时,当事人也可能在条款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当这些条件成就后,当事人将被免除不履行合同的责任。然而,免责条款只是合同的一项条款,其设定的目的只是为了限制和免除当事人未来的责任,并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换句话说,免责条款不会导致合同的生效或解除。而附条件的合同中,当事人设定一定的条件,旨在通过条件的成就或不成就来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如果条件成就,将会导致合同的生效或终止。
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的确定方式,包括基于现行法律规定、风险分配理论、过错程度和违约的轻重来确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免责条款的特点,如它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事先约定的、旨在免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的责任等。免责条款与附条件的合同有所不同,它只是合同的一项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及其特征。免责条款是双方约定的,为了免除或限制未来责任的条款,具有约定性、明示性和免责性。其注意事项包括给予对方充分注意的机会,法律对免责条款的效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条款以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
合作协议中免责条款的法律要件及其定义和法律效力。确认免责条款的效力需满足一定的法律要件,包括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益,合理分配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免责条款的主要功能是合理分配风险,并非否定国家强制性规定的存在或藐视法律。同时,《民法典》生
合同合法有效是免责条款发生效力的前提,以及相关的法律原则和约定事项。强调免责条款必须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且必须在合同文本中明确载明。同时,遵循公平、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对免责条款的文字表述应清晰明确,避免歧义。在格式合同中约定免责条款时,应提醒对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