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刑事案件的时候,要注意管辖权的问题,刑事案件应该由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进行侦查,由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审理,如果刑事犯罪发生在飞机上的,那么航空犯罪的刑事管辖权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普遍管辖原则
根据普遍管辖原则,对于危及人类安全的国际犯罪,不论犯罪人国籍如何以及犯罪地何在,也不论侵犯了何国利益,世界各国均对其具有管辖权。在劫持航空器罪的情况下,我国及其他缔约国均可以根据国际公约规定行使刑事司法管辖权。无论犯罪行为或者犯罪结果发生在何地,只要犯罪人在本国境内,就可以对其进行刑事司法管辖,并根据本国法律予以惩治。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三个国际公约规定的原则和基本精神以及我国刑法规定,如果劫持我国航空器进入他国,我国仍对犯罪分子具有刑事司法管辖权,有关国际或地区的司法当局应根据有关国际公约的引渡条款进行配合。
我国的刑事管辖权
我国对劫持航空器罪的罪犯实施刑事管辖权时,应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惩处,即根据本条规定定罪量刑。根据上述公约,即便不属于前述的三种情形,如果犯劫持航空器罪的嫌疑犯进入我国境内,我国不予引渡时,也应行使刑事管辖权,依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惩处。
航空犯罪的罪名
劫持航空器罪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该罪的主要特征包括:犯罪主体可以是机组人员或乘客;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劫持航空器会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严重后果,仍然积极实施劫持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劫持航空器是指犯罪人非法控制航空器的行为,目的是迫使航空器改变预定航向,飞经行为人指定的地方。无论是否达到行为人预期目的,只要实施了劫持行为,即构成该罪。
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
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是指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该罪的主要特征包括: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使用暴力,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主体可以是一般主体。只要犯罪行为危及飞行安全,无论后果如何,即构成该罪。
传递虚假情报扰乱正常飞行秩序罪
传递虚假情报扰乱正常飞行秩序罪是指故意传递虚假情报,扰乱正常飞行秩序,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并造成严重政治影响的行为。该罪的主要特征包括:客观方面是传递虚假情报,扰乱了正常飞行秩序,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主观方面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