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离婚案件涉及到家庭暴力问题,很难通过调解达成协议。这是因为调解需要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主张自己的权利,而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方往往因为害怕施暴方而不敢主张或坚持自己的权利,缺乏与受害人平等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权利结构的失衡使得调解所需的平等和自愿无法实现。调解的前提是双方对冲突的发生都有责任,而受害人即使在婚姻中有“过错”,也不应该遭受暴力,因此,受害人不应该对自己的受害负任何责任。心理学告诉我们,暴力行为的发生是加害人内心强烈的控制欲所驱使的。所谓受害人的“过错”只是加害人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而已。要求受害人改变自己以换取停止暴力的“待遇”,等于暗示受害人有过错才会遭受暴力。
调解要求双方都要放弃一部分权益,而对受害人来说,根本没有可以放弃的权益,因为他们的人身权利受到了侵害。人身权利是任何公民都不能放弃的。对加害人来说,调解要求他们停止殴打家庭成员,但殴打家庭成员并不是加害人的权利,停止殴打更不是他们放弃的权益。如果将停止殴打家庭成员作为加害人的让步,就等于承认加害人有殴打他人的权利。
正是因为家庭暴力缺乏可调解的关键元素,司法实践中调解的效果并不理想。
缺席离婚案件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告下落不明,采用公告送达方式进行缺席开庭;另一种是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导致缺席开庭。在办理这类案件时,有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双方感情是否破裂难以认定;子女抚育问题难以处理;财产状况难以查明;离婚的目的难以确定;调解前置程序难以落实。
双方对孩子抚养费的支付存在分歧,一般涉及感情因素,担心支付的钱未能用于孩子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律师可以介入调解。毕竟,子女是双方的骨肉,真正不念亲情的当事人极少。
重大过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列举的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包括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怀孕期间女方提出离婚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女方可以提出离婚,而男方在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不能提出离婚并争夺抚养权。女方想要离婚时,双方可以协商并前往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协议离婚需双方亲自申请,审查过程中要注意双方真实意愿、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事项。不符合
怀孕期间离婚孩子的抚养费标准问题。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确定标准时需综合考虑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抚养费一般支付至子女十八周岁,具体数额可根据子女需求、父母固定收入的比例或当地平均收入水平来计算。
离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协议离婚可在原婚姻登记机关或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办理,当天可完成手续。诉讼离婚则需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审理时间视案件情况而定。夫妻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时,法院应准予离婚。若无充分证据显示夫妻感情破裂,起诉方需再次提起诉讼才有可能被
婚姻关系的法律性质,指出普通婚姻关系不构成犯罪客体,而破坏军婚关系则属于犯罪。中国刑法规定了破坏军婚罪,主要针对与现役军人配偶发生的外遇行为进行刑事处罚。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破坏军婚罪的三种类型:重婚型、同居型和通奸型,以及情节恶劣和严重破裂夫妻关系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