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集团是指由三人以上组成,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犯罪目的性的犯罪团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犯罪集团的成员数量至少要超过三人,而两人不可能构成犯罪集团。实际案件中,许多犯罪集团的成员数量远远超过三人,有的只有五六人,有的甚至达到数十人或百余人。因此,这里所说的三人以上只是构成犯罪集团的最低限度。
犯罪集团具有较为固定的组织形式。所谓"固定"是指犯罪集团的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犯罪的组织形式相对稳定。犯罪集团中存在首要分子和一般成员,首要分子领导、指挥一般成员进行犯罪活动。一般成员以首要分子为核心,结合比较紧密。在实施一次犯罪之后,犯罪集团的组织形式仍然存在,并持续进行某种或者某几种犯罪活动。然而,犯罪集团的构成并不以实际实施多次犯罪为条件,只要查明各成员是为了进行多次犯罪活动而较为固定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实施犯罪,即使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一次犯罪活动,也不影响犯罪集团的成立。
犯罪集团的成员基于共同实施某种或者某几种犯罪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这是区分犯罪集团与一般共同犯罪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一些人只是为了追求低级趣味或者出于某种陈规旧俗,经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散布落后言论,甚至从事一些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活动,不能认定为犯罪集团。
犯罪集团由于人数众多,犯罪时间长,作案次数多,犯罪气焰嚣张,横行无忌,手段凶残,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继续犯罪的危险性都非常严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危险性,一直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
刑法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对犯罪集团的构成条件和特点进行了详尽的概述。为了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任何侵犯刑法或者触及刑法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而合理的惩罚。因此,严格遵守刑法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如果您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进行法律咨询。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
我国单位是否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文中首先明确了共同犯罪的定义,即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接着阐述了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主犯,详细说明了主犯的刑事责任如何确定,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其他主犯以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