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农业法 > 农民权益保护 > 村民自治组织形式及其法律地位

村民自治组织形式及其法律地位

时间:2025-03-08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9472
在奔向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农村人民始终在基层奋斗着,国家也始终把人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农村居民因居住分散,故需要组织高度自治。在自治组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例如村民自治组织形式有哪些的一些问题。那么在法律的规定中,它们又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识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搜集整理了以下阅读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村民自治民主决策的组织主要形式

1. 村民会议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会议有两种形式:

(1)全体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参加。

(2)户代表会议:由每户派代表参加。

村民会议作为村自治组织的权力机构,拥有最高决策权。所有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务都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是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反映村民利益和愿望最直接的决策形式,也是最直接的民主形式。然而,目前村民会议的运行面临许多困难,如规模大、开会不便议事、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农忙季节难以召开会议等。因此,为了保证广大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有些地方创造了村民代表会议作为村民会议的补充形式。

2. 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具有以下特点:

(1)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补充形式,不是村民会议的常设机构。村民代表会议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村民会议召开难的问题。只有人口较多或居住分散的村才需要设立村民代表会议,其他村应坚持通过村民会议形式讨论决定问题。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制定村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等,也必须通过村民会议来决定。

(2)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来源于村民会议的授权,必须向村民会议负责。作为村民会议的补充形式,村民代表会议没有独立的职权。它是决策机构,在受村民会议授权的范围内具有同等的决策权。

3. 村民委员会

根据法律规定,村委会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中处于执行机构的地位,没有决策权。然而,由于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不能时刻召开,村级日常事务却经常存在,因此需要一个常设机构来快速决策处理日常事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执行机构的村委会自然地承担起这一职能,不仅在实际上起到了决策的作用,而且在村级事务的决策中占据中心地位。

二、最新资讯(《民法典》于2021.1.1生效)

根据最新的《民法典》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村民自治组织形式及其法律地位

    村民自治组织形式及其法律地位,包括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特点。村民会议是权力机构,拥有最高决策权;村民代表会议是补充形式,没有独立职权;村民委员会是执行机构,承担日常决策职能。最新法规赋予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

  • 政协委员建议规范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

    政协委员对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建议。文章指出农村农田丢荒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五个建议:规范推进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和放宽补贴范围、加强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立农田保护激励与约束机制。目的是提高

  • 建房过程中产生人身伤亡事故的特点

    建房过程中产生人身伤亡事故的特点和原因。事故涉及建房者、承包人和受害人的弱势群体,他们文化层次低、缺乏法律知识,且工程多为单包工程和低成本房屋修建。房屋设计缺乏专业性,施工全凭经验和想象。事故处理难度大,当事人之间对立情绪大,不易协商调解。事故数量每

  • 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评析和改进

    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治理主体缺位、方法滞后等。同时分析了农村环境治理涉及的主要要素,并提出引入农村环境社区治理模式来解决治理主体缺位的问题。为改进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建设、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并加大投入和力度。农村环境治

  •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管理的意见
  • 村委私自担保贷款违法吗
  • 外人尽了赡养义务也能分到遗产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