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发现或应当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详细说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和理由。
申请应当提交至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如果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申请应当提交至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的7日内将案件移送至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受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卫生行政部门将居中调解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纠纷。
由于行政调解是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医患双方达成协议后,往往执行比较顺利,“毁约率”比较低。然而,患方普遍认为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纠纷中会偏向于保护医护人员和维护医疗单位的经济利益和声誉。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医疗纠纷调解分为行政机关、民间组织和法院附设诉讼前调解等类型。除了卫生行政机关的调解,发展其他调解方式有利于公正合理解决医疗纠纷。调解具有契约性,不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医疗纠纷当事人应保留二次选择权,最终可采用其他纠纷解决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和医疗事故行政处理过程。医疗纠纷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和解、调解和民事诉讼三种途径,但我国尚未建立医事仲裁体系。和解和调解都存在约束力较弱的问题,如一方反悔并起诉,法院一般会认定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维持其效力。对于民事诉讼,一审非常重要,因
行政调解医疗纠纷的程序和步骤。患者可在发现健康问题受损一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提交至相应卫生行政部门后,卫生行政部门将进行调查和鉴定并居中调解纠纷。调解达成协议后执行顺利,但患者方面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持保留态度。
行政调解在医疗纠纷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程序与要求。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医疗纠纷发生后,可以通过医疗事故赔偿调解和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的程序进行行政调解,以维护双方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