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纠纷案例分析
案件简述:如果想分割该套房子,必须先进行确认该房子是共同财产的确认之诉,然后再申请公证机关或司法机关撤销赠与公证后才能提起财产分割之诉。
[案情简介]
韦××诉称:2002年3月28日,韦××与陈××登记结婚,生育有一女儿。在共同生活中,陈××性格暴躁多疑,常无故打骂韦××。2007年5月28日,在陈××的威胁下,双方到民政局登记离婚,韦××被迫在陈××早已打印好的离婚协议上签字。离婚时,韦××没有分到任何夫妻共同财产。在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取得房产A和房产B,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中房产A由陈××非法赠与陈小×;房产B也是陈××以陈小×的名义办理产权证,陈小×当时还在上学,不可能有经济能力购房。陈××欺诈、胁迫韦××签订离婚协议书,对其中关于房产分割的约定,应予撤销。韦××起诉请求判令:1、撤销离婚协议书;2、依法平均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即房产A和房产B。
[审理结果]
法院认为:双方所争议的离婚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并在婚姻登记机关留存,根据一般习惯,应当推定为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韦××以“被欺诈、胁迫”为由主张撤销离婚协议书,应提供证据证明其“被欺诈、胁迫”,但其证据不足,不予支持。韦××主张平均分割的房产A和房产B,此二处房产登记在陈小×名下。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6条和第17条的规定,陈小×系本案争议财产的产权人。在争议不动产被确认为甲、陈××共同财产之前,韦××直接主张分割该争议不动产,程序上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不予支持。根据《民法通则》第5条及《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法院当庭判决驳回韦××的全部诉讼请求。上诉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
[案件评析]
一、夫妻离婚后,一方发现离婚时对方有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或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本案中,双方自愿离婚并且签订离婚协议书,就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本案原告先是按离婚协议拿到了巨额财产,后为了多分财产又想去否定这个协议的效力,这其实是一种出尔反尔反悔行为,违背了民法学的禁止反悔原则,也违背了民事行为中最主要的诚实信用原则。
二、不动产的归属以登记为准。本案争议的两处房产,其登记的所有权人均为第三人,而非原告或者被告。对于房产A,系被告把个人财产经公证合法地赠与给了第三人。在程序上,如果原告想分割该套房子,必须先进行确认该房子是共同财产的确认之诉,然后再申请公证机关或司法机关撤销赠与公证后才能提起财产分割之诉。原告直接提出分割第三人的房产在程序上是错误的。对于房产B,原告如认为自己或被告有出资,那也是一种债的关系,应当在返还欠款的诉讼中解决,而不能直接提起不动产的分割之诉。
婚姻存续期间已签订但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的处理方式。根据婚姻法解释,人民法院在判决房屋使用权时,不会确定所有权归属。对于婚姻期间购买的房屋,无论产权是否完全,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可在离婚时进行分割。对于未取得完全产权的房屋,出售和分配需按国家和单位比例进
离婚诉讼中的各项请求,包括判决离婚、孩子抚养及抚养费承担、对方抚养时的探望权、财产分割、经济帮助和损害赔偿等。文章还提到了结婚和子女出生的具体时间,符合法定离婚情形。同时,文章也给出了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原告应做好的准备,如咨询律师、保存有效证件和财产凭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释及其实践案例。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相关解释,旨在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文中详述了一夫妻因逃避法院判决而面临法律制裁的实例,包括法院的判决、司法拘留以及追加被执行人等过程。最终,法院认定两人
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适用婚姻法问题的解释,包括婚姻无效、亲子关系的确认、抚养费的支付、共同财产的分割、婚后个人财产的归属、赠与房产的处理、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的处理、变更监护关系和生育权益及离婚请求等内容。摘要的主旨是解释该解释的主要内容,涉及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