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时间:2025-09-06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共同犯罪也就是犯罪人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犯罪人,共同犯罪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可以是法人,单位也有可能是公民都有可能成为共同犯罪的犯罪行为人。那么,共同犯罪具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行为。要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一、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 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 两个以上的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即单位共同犯罪。
- 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即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
二、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关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
- 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共同作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构成共同犯罪;共同不作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未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而构成的共同犯罪;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是指共同犯罪人中有人实施行为,有人不履行职责。
- 共同直接实施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共同犯罪人没有分工,均直接实施犯罪行为。
- 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有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实行行为和帮助行为。各人的行为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主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特征包括:
- 共同的认识因素,包括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实施犯罪;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也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会引起某种危害结果;各共同犯罪人都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 共同的意志因素。共同希望危害结果发生是共同直接故意;共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是共同间接故意。
什么是共同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故意对于构成共同犯罪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胁从犯的认定要点
胁从犯的认定要点和方法。在认定胁从犯时,需考虑犯罪构成要件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或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认定胁从犯主要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同时,分析了胁从犯的构成特征,包括主观方
-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主体要件要求二人以上,包括多个自然人、单位以及自然人与单位的共同犯罪。客观要件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包括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以及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等。主观要件则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
-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犯罪主体的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具备共同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且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刑法总则中的共同犯罪的要件
刑法总则中共同犯罪的要件,包括共同持有危害行为的故意和相互明知的共同犯罪。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如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
-
寻衅滋事从犯的处理方式
-
教唆犯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
共同犯罪成立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