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规 > 交通事故车险赔付给车主还是伤者

交通事故车险赔付给车主还是伤者

时间:2025-03-13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279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一般是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的,保险公司会对交通事故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就会发放赔偿款,那么交通事故车险赔付给车主还是给伤者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的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是赔偿给车主还是伤者。然而,如果伤者是第三者,一般情况下赔偿会直接给第三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的规定,当一辆同时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并且当事人同时起诉侵权人和保险公司时,人民法院应按照以下规则确定赔偿责任:(一)首先由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二)如果赔偿不足,由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进行赔偿;(三)如果仍然不足,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由侵权人进行赔偿。此外,如果被侵权人或其近亲属请求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优先赔偿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第十七条的规定。

不属于交通事故保险理赔范围的情况

以下情况不属于交通事故保险的赔偿范围:(一)撞到自己家人的情况,保险公司不予赔偿。根据第三者责任险的免责条款规定,被保险人或驾驶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的人身伤亡、及其所有或保管的财产的损失,不负责赔偿。(二)车辆未在规定时间内年检或未通过年检出事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予赔偿。根据车险免责条款规定,未在规定检验期限内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或检验未通过而上路行驶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予赔偿。(三)车辆修理期间出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予赔偿。保险公司认为维修点负有看管车辆的责任,因此车辆在检测、维修、养护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内。(四)新车未上牌、无临时牌或临时牌过期期间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予赔偿。根据汽车基本险的免责条款规定,除非另有约定,否则发生保险事故时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合法有效的行驶证、号牌,或临时号牌或临时移动证,保险公司不予赔偿。专家建议,在为仅有临时车牌的新车购买保险时,应与保险公司事先单独做出在临时车牌方面的约定。(五)被保险人主动放弃追偿权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根据车辆损失险的免责条款规定,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公司未赔偿保险金之前放弃对有关责任方的请求赔偿权利,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六)驾驶证丢失、损毁以及更换期间驾车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基本险四个险种的免责条款中均注明,在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或记分达到12分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造成的事故损失不予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新农保政策的筹资结构

    新农保政策的筹资结构与支付结构。与老农保相比,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支付结构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中央财政对新农保提供补助,这是继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新农保政策将逐步推开,并非立即生效。

  • 事故认定书的开具和理赔流程

    事故认定书的开具及理赔流程。理赔需交警部门出具结案文书并准备相关证件及材料。三者车事故需提供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修车发票。本车事故需提供修车发票并交回残值。对方不配合理赔可起诉。交通事故人伤出院后的赔付流程包括报案、定损、理赔等步骤,对受害人增开药物问题

  • 机动车损失险理赔所需材料

    机动车损失险理赔时需要提供的各类材料。包括保险单及相关证件、事故证明文件、损失清单等。同时,如涉及第三者人身伤亡,还需提供医疗费发票、伤残鉴定书等额外材料。此外,交强险的特征法定性、强制性、广覆性及公益性也得到了阐述。

  • 超速行驶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为何不全赔

    保险合同中关于超速行驶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的赔偿问题。保险条款中的责任免除情况需明确列举,超速行驶并非所有保险产品中的免责范畴。只有当具体产品的责任免除条款包含超速行驶时,保险公司才能免除赔偿责任。保监会的规定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说明。

  • 商业车险退保的条件及所需材料
  • 车辆未年检导致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否赔偿
  • 海关扣押车的处理程序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