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形态 > 如何确定犯罪情节显著轻微

如何确定犯罪情节显著轻微

时间:2025-03-08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4011
【犯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一些人知法犯法,钻法律的空子,去做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行为,既然是犯罪行为,不管社会危害性大小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可能这种处罚要稍微轻一些。那么,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如何认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能为您解惑。

犯罪的定义和刑罚规定

根据刑法第13条,犯罪是指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行为。如果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就不被认定为犯罪。然而,该条款并没有明确规定在行为有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如果情节轻微,是否可以不受刑罚处罚。根据刑法第37条,犯罪情节轻微的行为可以免于刑事处罚。根据这一规定,犯罪情节轻微指的是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侵犯了法益,并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然而,由于侵犯法益的程度较轻,情节也较轻微,可能需要进一步判处刑罚,也可能不需要判处刑罚。这需要由检察机关或法院来决定。

犯罪情节轻微的范围

刑法没有直接规定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情节轻微,但从刑法规定来看,犯罪情节轻微的范围属于基本犯罪范围,不包括结果加重犯。例如,诈骗罪的入罪刑范围属于基本犯罪,而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属于结果加重犯。结果加重犯并不存在犯罪情节轻微的情况,它与犯罪情节轻微是犯罪行为程度深浅的不同面。因此,我们不能要求一种犯罪行为既属于犯罪情节轻微,又属于结果加重犯。

犯罪情节轻微的事实情节和量刑情节

犯罪情节轻微包括犯罪的事实情节和量刑情节。事实情节指的是基本型犯罪,而量刑情节则包括法定的能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以及酌定的轻微犯罪情节。换句话说,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犯罪行为是否属于情节轻微呢?犯罪行为必须根据法律定罪处罚,这是刑法明文规定的。事实情节由法律直接规定,法律规定了行为人应该被定罪为何罪,犯罪事实属于基本的犯罪规定,不属于结果加重犯,这是犯罪情节轻微满足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定罪为进一步处罚提供依据。如果在给予行为人处罚时,法律评判应给予其最轻或较轻的处罚,那么我们就认为行为人的犯罪情节轻微。然而,由于犯罪行为的情节复杂多样,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法律只能规定其主要的常见情节状态,对于其他因素如心理表现的犯罪目的和动机、犯罪人的一贯表现等,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只能酌定衡量。因此,情节轻微的犯罪量刑情节既包括法定量刑情节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有立功、自首等情节,也包括酌定的量刑情节,与行为人的犯罪手段、犯罪对象、犯罪目的与动机、犯罪后的态度、犯罪人的一贯表现等有关。

犯罪情节轻微的法定量刑情节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情节轻微的法定量刑情节主要包括:应当免除处罚、可以免除处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等。

结论

综上所述,犯罪情节轻微指的是在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犯罪行为的程度较轻,但仍然会受到相关法律的处罚。我们提醒大家不要知法犯法。如果对于这个问题还有疑惑,我们有专业刑事辩护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抢劫罪的辩护词

    抢劫罪中被告人的辩护词。被告人因未成年且为从犯,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此外,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无前科,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根据未成年人保护原则,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减轻处罚。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有具体

  • 犯罪既遂的处罚方式

    犯罪既遂的处罚方式,概述了学界对犯罪既遂标准的争议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法律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完成的形态。在认定犯罪既遂时,应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为标准,同时考虑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

  • 定罪数额对既遂标准的影响

    定罪数额对既遂标准的影响,指出其并不产生直接影响,处理既遂犯罪时应依据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进行处罚。同时,对于不同危害程度的既遂犯应区别对待,并考虑同时存在其他宽严处罚情节的情况。

  • 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否包括3年?

    《刑法》中关于“以下有期徒刑”的定义。根据规定,使用“以上、以下、以内”的概念来表示刑罚的数量范围,因此“以下有期徒刑”包括了x年以内的所有刑罚。总结来说,有期徒刑是包括具体年限以内的刑期。

  • 绑架罪的构成及刑罚
  • 抢劫行为的法律性质
  • 拿回扣金额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