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1条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承诺一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承诺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根据法律规定,承诺只能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要约人不能作出承诺。
有效期限是指要约的有效期。只有在要约的有效期内向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意思表示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3条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如果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根据下列规定计算承诺期限:
根据《合同法》第24条规定,要约以信件或者电报作出的,承诺期限从信件载明的日期或者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如果信件未载明日期,承诺期限从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开始计算。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
如果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根据《合同法》第28条规定,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否则该承诺将被视为新的要约。
另外,根据《合同法》第29条规定,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该承诺仍然有效。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0条规定,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意味着要约人与受要约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承诺是对要约实质性内容的完全接受。
要约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受要约人对上述内容进行变更,将构成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根据《合同法》第30条规定,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将被视为新的要约。
另外,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的非实质性内容进行补充或更改,要约人没有及时表示反对,该意思表示仍然具有承诺的效力。根据《合同法》第31条规定,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非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该承诺仍然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在实际的交易中,有些合同的订立只需要一方发出要约,经过对方的承诺即可完成。但更多的情况是要经过一方要约,另一方再要约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最终使要约得到承诺,合同才能成立。
中国《合同法》中承诺的构成要件,包括承诺的主体、有效期限、内容与要约的一致性等方面的详细规定。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关键环节,只有满足法律规定的要件,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摘要完毕。
承诺的要件及其在不同法律体系下的生效时间和处理规则。承诺必须绝对和无条件地对应要约内容,由合法的受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提出。关于承诺的生效时间,存在投递主义和到达主义等不同计算方式,《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采用了“到达生效”的原则。逾期承
客运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合同主体、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设立、变更或终止以及特殊成立要件。客运合同必须通过要约和承诺方式达成合意,并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成立。
单方允诺和承诺之间的区别以及承诺的要件和表达方式。单方允诺是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旨在为自己设定某种义务,使另一方当事人获得相应的权利;而承诺是对要约的同意意思表示,涉及受要约人作出的承诺、合理期限内发出的承诺、与要约内容一致等要件,以及通知方式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