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的设立、人员经费、制定监管规则、监管信息的收集及实施监管等都是要花成本的,而且还有监管对象为遵守有关监管规定所要承担的成本、监管所导致的寻租与设租成本以及反腐败的成本、过度监管所导致的效率损失等。
1.执法成本
执法成本指证券监管机构为制定和实施各类监管的制度安排,以及维持证券监管体系运行而付出的成本。监管者在执行法律时,不能排除自身利益对法律实施的干扰。由于法律自身的不完备性,监管者可能对法律作出偏向自身利益的理解,从而可能降低了法律的效力。
2.守法成本
守法成本指证券市场上所有被监管的主体为遵守有关监管规定而额外承担的各种成本。目前,上市公司所推行的强制性披露义务所承担的相应费用就是典型的例子。守法成本可能非常之大,增加了执法成本和守法成本。
3.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制度性的或其他的变化而引发的私人部门行为的变化并产生有害的通常是不利于生产的作用。监管会导致私人部门去冒较大的风险,也就是说,监管会降低正常的谨慎程度。监管越紧,成本也越高-不仅是监管自身的直接成本,而更重要的是对金融机构提供更低廉、更富创新性和丰富多样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施加了限制-这最终将有损于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
(二)监管可能失灵监管者也是经济人
代表政府的监管者,作为经济人,他们也与监管对象一样同样具有自利性,行为都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为依归。他们同样受到薪金、工作条件、声誉、权力以及行政工作之便利的影响。不管是制定管制条例还是执行规定,他们都有以公谋私的可能,亦即极有可能成为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而偏离和牺牲公众的利益。那种“政府权力单位化、单位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及监管者与监管对象的合谋都是这种以公谋私的表现。即使假定监管者是大公无私的,但监管者对监管对象的信息永远处在不完全、不对称状态。这就使得监管者既不可能制定出精致有效的监管规则,也不可能有效地执行现有规则。因为,有效的监管并不一定使监管者受益,有时恰恰相反。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包括总则、定义及相关当事人的义务。文中定义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并规定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了保险资金的独立性和投资决策的原则,以及当事人应遵守的法律和规定。最后,阐述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和
走私核材料罪的认定标准,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走私对象限于核材料,具体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的行为,包括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核材料进出国(边)境。文章还介绍了与走私武器、弹药罪和非法买卖、运输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正常报关是否构成走私行为的问题。文章明确指出违反海关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等行为被视为走私行为。同时列举了走私行为的具体情形和处罚规定。正常报关并未逃避海关监管和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不属于走私行为。
甲乙双方关于服装生产加工的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合作方式、合作时间以及双方的责任。甲方负责订单生产、面料和资金的筹集,乙方负责订单的组织生产和技术监管。协议规定了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控制、损失计算等细节,并设定了具体操作人员。合作期限从签订之日起至指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