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类别 > 产品责任险 > 关于产品的概念

关于产品的概念

时间:2025-03-09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5038
19世纪中期,产品责任作为一个法律问题首次在英国司法判例中出现,而后逐渐形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律领域。进入20世纪后,产品责任问题更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扩大而日益突出,各国的产品责任立法也是逐步走向了成熟和完善。我国亦是如此。1986年的《民法通则》对产品责任做了原则性的规定,1993年又分别通过了《产品质量法》(下称《产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法》),对产品责任的规定更加明确和具体。但是,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上述法律也凸现出了许多不足。2002年初我国民法学者梁慧星和王利明分别负责起草了《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下文分别称为梁建议稿和王建议稿),产品侵权责任作为侵权责任的一种重要类型,两建议稿均予以重视,分别重笔着墨,对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具体明确的建构。下面笔者将结合侵权法的一般知识,对两建议稿关于产品责任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产品的定义

产品责任法中,“产品”一词具有特定意义,与物理学和经济学中的“物”和“商品”有所不同。为确立产品责任和受害者提起诉讼的前提条件,首先需要明确法律意义上的“产品”概念和范围。

根据我国《产法》第2条的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动产,不包括建设工程。两个建议稿对产品的定义更为科学和利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其中,梁建议稿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动产,将导线传输中的电视为产品。王建议稿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动产,包括导线传输中的电和人类血液制品等。

二、产品范围的扩展

两个建议稿采用了概括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定义模式,将产品范围从有形物扩展到无形物和智力产品,扩大了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范围。相比之下,我国《产法》对产品的定义较为抽象,未明确指出哪些物品属于产品,这不利于操作且对消费者保护力度较小。因此,两个建议稿的定义方式更为灵活,既概括地定义了产品,又列举了具体的产品种类。王建议稿的产品范围更广泛,包括利用管道输送的油品、燃气、热能、水,计算机软件和类似的电子产品,以及微生物制品、动植物制品和基因工程制品等。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立法水平的提高,产品范围将逐步走向科学和完善。两个建议稿的出台正是对这一点的体现。

三、对产品概念的不足之处

对于产品的定义,两个建议稿仍沿袭了《产法》中的“建设工程”一词,这并不科学。因为“建设工程”并非严格的法律用语,更合适的表述应该是“不动产”,这样更明确、方便适用,并与国际接轨。此外,两个建议稿将产品定义为用于销售的动产,这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产品的范围。因为经营者为商业目的将产品投放市场的方式不仅限于销售,还可以通过出租、实物出资和附条件赠与等方式。如果仅因为某物品未用于销售而免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产品责任,这对受害者是不公平的。因此,在立法中应该用“流通”代替“销售”,以实现法律科学和公正的目标。

关于缺陷的定义

在现代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责任已经发展到有缺陷即有责任,无缺陷即无责任的阶段。产品缺陷是承担产品责任的基础,也是产品责任法的核心。因此,对于缺陷的定义和解释至关重要。

我国《产法》第34条对缺陷的定义采用了不合理危险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其中,不合理危险标准是先进且与国际接轨的,而强制性标准则更易操作且增加了判断产品缺陷的客观性。然而,严格来说,仅采用强制性标准判断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是不科学的。因为强制性标准只能包含国家在一定科技水平下制定的安全性能指标,不能涵盖所有产品的安全性能。如果仅因为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而不追究其导致的损害责任,这对受害者是不公平的。因此,应将不合理危险标准作为判定产品缺陷的唯一标准,将强制性标准作为辅助性的相对标准。

关于主体的责任承担

一、产品责任主体的范围问题

传统上,产品责任主体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梁建议稿在第77条第2款中明确将产品的进口商列为产品的生产者。进口商指的是为了营业目的而进口产品的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什么是非法注射物

    非法注射物的概念及其危害,重点介绍了国家针对非法销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所开展的专项行动。该行动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实施,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该行动将查处一批重大案件,曝光非法企业和单位

  • 产品责任险的投保人范围

    产品责任险的投保人范围,包括生产商、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及修理商等所有可能对产品事故损失负有责任的人或团体,都可以投保产品责任险。同时讨论了被保险人范围及相关法律责任,包括制造商承担最大风险以及不得担任保险公司高管的相关法律规定。

  •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汽车销售合同中常见的陷阱。这些陷阱包括合同条文缺失、双方违约责任不对等、质量问题只修不赔、汽车所有权转移条件设置不合理、滥用“不可抗力”条款、特别约定加大消费者风险、定金等概念混用、验收后不得拒收车辆、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以及合同内容表述有歧义等

  • 支票的法律概念和种类

    支票的法律概念和种类。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给受票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包括普通支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支票必须包含绝对应记载事项和相对应记载事项,同时出票人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律要求。出票人对支票款项的支付承担责任,而持票人必须在规定的提示期间

  • 关于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的保险责任
  • 产品责任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
  • 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及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