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情形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定制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鲜活易腐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交付的报纸或者期刊等四类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另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也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然而,在实践中,一些经营者擅自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进行扩大解释,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容易引发消费争议。
根据新规定,以下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
拆封后易影响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或者易导致商品品质发生改变的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
一经激活或者试用后价值贬损较大的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
销售时已明示的临近保质期、或者有瑕疵的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商品性质、商品包装千差万别,难以通过一一列举具体商品名录的方式规定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的适用范围。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除非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
然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未对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解除商品购买合同的告知义务、"七日"期间的计算方法、经营者返还消费者商品价款的形式等具体程序问题进行明确。因此,在实践中,一些消费者对无理由退货的具体流程存在一定的不清楚。
根据新规定,无理由退货的具体流程分为以下四步:
消费者在七日内向网络商品销售者发出退货通知,七日期间自签收的次日开始计算。
网络商品销售者收到退货通知后应当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退货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有效联系信息给消费者。
消费者在获得上述信息后应当及时退回商品,并保留退货凭证。
网络商品销售者应当在签收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向消费者返还已支付的商品价款。
整个流程一目了然,进一步保障了行使无理由退货权利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此外,新规还明确了退款方式应与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相一致,以及消费者使用积分、代金券、优惠券等优惠、信用卡等情形下的退款方式。
假货退款不退货的合法性,并介绍了判定假货的两种情况。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消费者维权的五种方式,包括协商和解、投诉调解、行政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这五种方式各有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以及“知假买假”者的索赔权保护问题。该法适用于我国主权所及的全部领域,并对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的权益提供保护。对于“知假买假”者,法律对其索赔权的认定存在争议,因为一些法院不支持他们获得双倍赔偿的请求,认为他们
小孩子在商场受伤时的赔偿办法。商场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和服务,并应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示和隔离。当孩子在商场受伤时,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商场赔偿。如商场未履行相关义务导致孩子受伤,商场应承担主要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两大亮点:举证责任倒置与消费者反悔权。前者规定,对于销售的耐用品和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在接收后的六个月内发现瑕疵产生争议时,举证责任由经营者承担。后者则规定,通过网络等远程方式购买的商品,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的七日内可无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