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具有强制力。各方当事人有义务按照法律文书的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当事人不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权利人有权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权利人无法申请强制执行,就等于否定了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的法律效力,使裁判书变得无效,同时也让不履行义务的人逃脱惩罚,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申请强制执行子女抚养权的案件并不意味着对子女进行人身强制执行,而是要求被申请人履行将子女交给申请人抚养的行为。这类执行案件主要是由于被申请人在法院判决生效后未按照判决的内容交付子女给申请人抚养而产生的。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有关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需要强行带走孩子并交给申请人就可以解决问题。法院对这类案件的执行措施应限定在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之间,通过合法程序强制被申请人履行义务,而不能直接对子女进行人身强制执行。
由于案件的特殊性,在执行阶段,执行员会向被申请人告知不履行生效法律裁判的后果,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调解工作,尽可能以执行和解的方式解决案件。法律和情理都告诉我们,父母反目成仇最终伤害的是子女。如果协商调解不成功,可以对被申请人进行训诫教育,责令其履行义务。但如果被申请人仍然拒绝配合法院工作,不主动将子女交给申请人抚养,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如司法拘留等。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涉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
不受法律保护的婚姻所生子女的抚养问题,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抚养权归属。在夫妻离婚时,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双方的抚养条件、孩子的意愿等。协议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婚后孩子的判决依据,主要考虑父母双方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孩子的意愿以及父母的品德和教育方式。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婚内财产是否可以留给孩子以及婚后存在孩子名下的钱是否属于共同财产的问题。对于前者,可以通过遗嘱或协议等合法方式处理;对于后者,需
子女抚养权的变更问题。调整子女抚养权主要存在双亲协商变更和单方向法院发起变更申请两种形式,最终需获得法院裁定认可。变更抚养权需考虑子女健康成长角度,父母仍需履行抚养、教育、保护等责任,并支付抚养费用。人民法院在五种情形下会支持更改抚养权申请。
抚养义务是否能因放弃抚养权而免除的问题。抚养责任并不因放弃抚养权而减轻或豁免,父母有责任为子女提供生活和教育的保障。监护权和抚养权在法律上有关联,但概念不同。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可以变更,一方或双方经济或抚养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协商或起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