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 > 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的认定标准

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的认定标准

时间:2025-05-25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8944
在现实生活中违法犯罪的行为是非常多的,而犯罪依据其形态可以分为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等,组织考试作弊罪也有未遂、既遂的,那么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怎样认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在考试开始之前被查获,但已经非法获取考试试题、答案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扰乱考试秩序情形的,应当认定为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在考试开始之前被查获,但已经非法获取考试试题、答案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扰乱考试秩序情形的,应当认定为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客观表现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行为。

法律规定的考试范围

所谓“法律规定的考试”,是指由国家所颁布的法律中规定的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实施考试的机构承办,面向社会公众,统一进行。其中包括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学业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社会证书类考试,司法职业资格考试、证券师从业资格考试等资格类考试,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等招录考试等。

组织的对象

所谓“组织”,是指倡导、发起、策划、安排他人进行作弊的行为。组织的对象不限于考生,还可以包括考生家长、教师等。

作弊行为的定义

所谓“作弊”,即违反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通过不正当途径参加考试,或在考试不允许的范围内寻求或试图寻求答案的行为。

考试作弊的行为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6条的规定,以下行为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1. 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
  2. 抄袭或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
  3. 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
  4. 携带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
  5. 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
  6. 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考试材料。
  7. 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
  8. 传、接物品或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
  9. 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