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这是判断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当然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有法定规定。如果刑事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经过5年后即不再追诉;如果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经过10年后不再追诉;如果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经过15年后不再追诉;如果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经过20年后不再追诉。追诉时效具有法定约束力,超过追诉时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特赦。一经特赦,对罪犯不得再予追究。
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类案件需要告诉才能处理:侮辱、诽谤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和侵占案。这几种犯罪的追究以被害人等的告诉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法定人员告诉,或者告诉以后又撤诉,不得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加之刑事诉讼中没有缺席审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意义,因此不予追究。
如果按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其他生效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不予追究。
刑法第27条第2款关于从犯的刑事责任的规定,以及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刑罚量刑原则。对于从犯,其刑事责任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量刑;胁从犯因被胁迫程度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而受减轻或免除处
诈骗犯罪集团的法律处罚。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对诈骗犯罪集团的处理取决于犯罪情节。主犯承担全部罪责,从犯可获减轻处罚。共同犯罪需负刑事责任,犯罪集团有特定特征,如人数多、预谋实施犯罪等。首要分子需对集团罪行负责,其他成员则根据个人罪行负责。若犯罪集团犯下
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和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追究方式。主犯需对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从犯则根据参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教唆犯的处罚则依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的教唆情况进行裁定。
传销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传销活动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涉及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根据不同角色在犯罪行为中的责任程度和参与程度来确定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