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周××,男,1963年×月×日生,汉族,北京市,××公司职工,住北京市海淀区××路××号××小区×单元×号。
被告:王××,女,1969年×月×日生,汉族,北京市人,住北京市朝阳区××路××号××小区×单元×号。
准予原告每月探望婚生女儿周小×两次,具体方式为每月第二及第四个周五下午由原告至学校将周小×接回原告住处,周一上午自行送周小×返校。寒暑假由原被告轮流抚养。
2000年6月×日,原被告因感情不和,自行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婚姻登记处协议离婚,当初商定婚生女儿周小×由被告抚养。但对于原告的探望权未作约定。
原告每每要求探望周小×时,均被被告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故意造成各种阻碍,严重影响原告与周小×的父女亲情。
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特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请。
此致
××法院
具状人:周××
×年×月×日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具体的探望方式和时间由离婚双方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
如果父或母探望子女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可以中止探望权利。当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行使探望权是指离婚后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探望的方式和时间一般由双方在离婚时协商确定。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离婚时双方应该就子女的探望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安排。
如果双方在离婚时无法达成一致,人民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会一并判决。在不影响子女学习和生活规律的前提下,确定一段时间内,间接抚养方可以与子女单独交流。如果离婚判决没有涉及子女探望权,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提起诉讼。
行使探望权时,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履行协助探望的义务,或者采取各种手段阻碍另一方实现探望权,有探望权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以实现自己的探望权。对于拒不执行探望子女的判决或裁定的个人和单位,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感情。婚姻法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实践中若存在误解需明确此权是基于亲属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如何合法行使探望权,包括达成协议、遵循对子女有利原则等。此外,还涉及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争议。最后提及
离婚后女方的探视权的法律依据,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视权,探视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若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裁决。探视权的行使具有交流和沟通的意义,能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若探视行为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人民法院可终
关于一方不让探望子女的法律处理方法和处理方式。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探望权,但强制执行的对象只能是拒不履行协助责任的有关个人和单位,不包括子女本身。若子女已满10岁并不同意探望,法院不应强制执行。处理方式上,父母双方应首先协商
一起关于原告要求探望子女的诉讼。原告和被告离婚后,原被告的子女由被告抚养,但离婚协议未约定原告的探望权。原告要求每月探望子女特定次数,并轮流抚养寒暑假。为维护合法权益,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支持其探望子女的诉求。在诉讼中,原告需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