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权是父母的权利,父母一方不行使探望权只能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不能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对于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等判决和裁定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罚款等,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强制执行。
一位大妈来到司法所咨询,她的女儿在2007年7月份和丈夫离婚,离婚判决决定孩子由母亲抚养。然而,自离婚以来,孩子的父亲一直没有探望孩子,只是每月支付200元的生活费。最近,孩子的母亲因车祸导致残疾,生活更加困难。大妈想知道孩子的父亲是否违法,是否可以起诉他。
司法所工作人员解答称,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孩子的父亲拒不履行对孩子给付抚育费等义务,另一方可以通过法院来强制对方履行义务。然而,对于探望权而言,这只是父母一方的权利,而非义务。因此,如果一方在离婚后不再探望自己的孩子,虽然在道德上会受到谴责,但并不违反法律。
然而,如果孩子的母亲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可以请求变更子女的抚养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设立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如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另一方可以要求变更子女的抚养关系,并且法院应予支持。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遗弃罪与探视权的相关内容。遗弃罪需要满足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遗弃罪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中的特定人群,如年老、年幼、患病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遗弃罪的主体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并具备抚养能力的人。探视
探视权强制执行是有用的。婚姻法第48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法律通过这条规定,赋予探视权可被强制执行的效力。依新《婚姻法》第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