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权是指离婚后未获得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母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进行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根据法理,探望权是亲权的一种派生权利,只要存在亲子关系,非直接抚养一方就应该享有探望权。
探视权是指法庭授予无生活监护权的父母一方的、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看望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法庭审理后认为探视会严重危害子女身体、精神、道德或感情健康的情况下,才会拒绝授予无生活监护权的父母一方探视权。
根据婚姻法第38条第3款的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如果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5条的规定:“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的过程中,如果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可以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况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权利的行使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度,超过必要的限度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探视权也应遵循这个规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夫妻在登记离婚或法院判决离婚时未提出探视权请求,离婚后发生探视权纠纷的一方可以单独提起诉讼,以“探视权纠纷”为由。
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法定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权,探望权的行使需遵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只有在对方对孩子有害的情况下,才能中止其探望权。探望权的产生源于离婚后,它不仅是法律上的权利,更是基本人权和父母子女间情感的体现。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离婚后父母对孩子的探望权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权探望孩子,具体探望时间和方式由法院决定。法律依据为《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做出判决。若探视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危害,法院可终止探视权。
探视权强制执行是有用的。婚姻法第48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法律通过这条规定,赋予探视权可被强制执行的效力。依新《婚姻法》第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