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22日,张-国与王-燕因夫妻感情破裂,经法庭主持调解离婚。当时,他们的婚生女晓-慧时年2岁,由王-燕监护抚养,张-国每月支付抚养费350元。然而,由于王-燕无力抚养准备入学的晓-慧,她与张-国经过协商后自行达成协议,将晓-慧的监护抚养权变更给了张-国,并且不再支付抚养费。这一协议经过公证机关公证。随后,张-国与李-翠结婚,成为晓-慧的后母。
2008年10月,由于晓-慧的学习和生活琐事,王-燕与张-国发生争执,王-燕将晓-慧带回生活。由于王-燕经济困难,无法支付晓-慧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晓-慧遂向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监护抚养权,并要求生父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
麒麟区法院一审判决宣判后,张-国上诉,认为一审判决中按其月总收入的30%支付抚养费过高。
曲靖中院审理认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第3款的规定,监护权不得自行变更,必须由有关单位指定或经法定程序变更。因此,张-国与王-燕2003年自行约定并经公证的晓-慧监护权变更协议无效。王-燕无须起诉变更晓-慧的监护抚养权。同时,法院指出,王-燕与张-国在2000年离婚时约定每月抚养费350元,并不妨碍晓-慧在必要时主张抚养费的权利。基于当地生活水平和张-国所在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法院判决张-国每月支付400元抚养费。
监护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一种与特定人身相联系而又不具有财产内容的一项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监护。人身监护权是保护和管教未成年人的权利,如住所决定权,惩戒权,身份行为和民事行为的代理权,同意权等。财产监护权则是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而保护管理未成年财产的权利,如处分使用,收益权等。
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第3款的规定:“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第18条规定:“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自行变更。擅自变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另外,该意见第22条规定:“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故法院在判决或调解离婚时,只确定子女随哪一方生活,并不剥夺另一方对子女的监护权,也不取消其对子女的监护义务。”因此,法庭认定王-燕、张-国自行约定并更监护权的行为无效,也自然无须起诉变更抚养权。
中国法律关于父子关系的规定。法院无法断绝基于血缘关系的父子关系,但如果是基于收养关系的父子关系,法院可解除收养关系。法律规定了父母与子女的义务,并禁止婴儿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行为。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而《中华人民共
儿子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基于血缘关系,儿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不能断绝的,我国法律也不支持断绝父母子女关系的行为。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也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监护人有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管理和处分财产、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诉讼
亲生父女关系的法律规定。法律一般不允许断绝亲生血缘关系,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家庭生活困难无力抚养,可送养不满十四周岁的子女。收养关系成立后,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亲生父母消除。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法律有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义务和继承权。父母不能任意解除
亲生父母与成年子女断绝关系的法律问题,包括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基于血缘,无法断绝。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也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消除,抚养权依法判决。此外,继父母与子女的抚养关系分为形成抚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