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方的婚前财产。
2.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药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3.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4.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一方的婚前财产是指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婚前财产可分为以下三类:
1. 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 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债权等。
3. 婚前财产的利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利息。
4. 婚前以货币、股权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现为另一形态的财产。
婚前财产的界定时间为双方结婚登记之日。结婚登记前双方分别所有的财产归一方所有,结婚登记日后一方单独获得或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外,作为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这样的规定旨在简化财产关系,便于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因人身权受到侵害所获得的损害赔偿费用具有严格的人身性质,用于保障受害人生活的基本费用。因此,这些费用只能作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得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遗嘱或赠与合同体现了遗嘱人或赠与人的个人意愿,具有很强的人身性质。因此,根据世界各国的立法通常将婚后一方继承或受赠与的财产划归为夫妻一方所有。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是指夫或妻一方日常生活中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衣物、鞋帽、化妆品以及其他专用物品等。
这是夫妻个人财产的一个兜底条款,指的是具有人身性质、不宜也难以穷尽的财产,应当归属于夫妻一方个人所有。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一方从事职业所必须的财产,但价值较大的除外。
2. 夫或妻所获得的奖品。
3. 具有人身性质的保健费、保险赔偿金等。
4. 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转业费,复员军人从部队带回的医药补助费和回乡生产补助费等。
5. 国家资助优秀科学工作者的科研津贴。
6. 一方创作的文稿、手稿、艺术品的设计图、草图等。
7. 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金、用人单位发放的再就业补贴、提前退休补贴费、吸收劳动力安置费等。
新《民法典》下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新《民法典》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后财产归属方式,包括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且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将由该方个人财产
关于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包括自愿离婚和诉讼离婚的方式及其法律效果。针对被骗离婚的情况,即使存在欺骗行为,离婚登记仍然有效。如果被欺骗一方想要重新分割财产,可以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对于离婚后是否恢复婚姻关系的问题,离婚后按照结婚的
夫妻共同财产终止的原因,包括夫妻约定终止、离婚和一方死亡等情况。同时,对于老人再婚前如何约定财产也进行了阐述,包括双方财产关系和继承关系的约定。在离婚或再婚前,夫妻双方应当充分协商,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财产分割和继承安排,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婚姻中男方与同性伴侣同居是否构成出轨行为的问题。法律上认定出轨为夫妻一方与婚外异性发生性关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男方与同性伴侣存在不正当关系,也可认定为出轨行为。婚姻法强调夫妻间的忠实和尊重,出轨会影响离婚财产分配,照顾无过错方是财产分割原则之一。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