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早期的婚姻法等相应法规中,对婚前财产未作规定,默认结婚后所有财产为双方共有财产。但经修改的婚姻法中规定婚前财产属夫妻之一方所有,那么结婚后如何保护婚前财产?来看看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吧。
夫妻财产的界定及保护
一、夫妻一方的财产
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1. 一方的婚前财产;2.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4.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此外,《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三条规定: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然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十九条规定:“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在实践中,夫妻一方的财产往往与夫妻共同财产混同,导致难以区分,使得夫妻一方的财产被当成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二、保护婚前财产及个人财产
1. 婚前财产的保护
在判断财产是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时,需要考虑两个时间点:结婚登记的时间和财产取得的时间。在结婚登记之前取得的财产一般是婚前个人财产;在结婚登记之后取得的财产一般是婚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对方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婚后财产的取得完全系个人财产转化而来。例如,如果在婚前拥有一套价值200万的住房,在婚后将其出卖,就需要保留《房屋买卖合同》和转账凭证,并注意将200万存入一个新账户,不要与婚后所得的存款混存。因为钱是种类物,如果将钱存放在一起,就难以证明该存款中的200万元是出卖婚前房屋所得。如果婚前所得与婚后所得混同,法官很可能将其认定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2. 婚后购买资产的保护
在变卖婚前财产后,所得款项一般可能用于消费或购买其他资产。如果需要购买其他资产,必须全部使用个人财产购买。因为新资产的取得时间是婚后,如果不是全部使用个人财产购买,就可能导致新购买的资产成为夫妻共同财产。更糟糕的是,新购买的资产可能是双方合资购买,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另一方的个人财产,也可能是夫妻共同财产。对于共同购买的财产,双方可以约定财产份额,但如果没有约定,则视为共同共有,将来分割时每人平分。因此,这一点必须注意。
三、个人财产收益的归属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的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以下是具体规定:1. 当事人以个人财产投资于公司或企业,如果该投资所享有的收益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那么该公司或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分配部分(如股权分红等)应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2. 当事人将属于个人所有的房屋出租,如果夫妻双方共同进行经营管理,则租金认定为共同所有。但如果房屋所有人有证据证明房屋出租的经营管理仅由一方进行,则婚姻存续期间的租金收益应归房产所有人个人所有。3. 当事人以个人财产购买房产、股票、债券、基金、黄金或古董等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增值或孳息仍应归个人所有。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婚前财产和个人财产,避免其被误认为夫妻共同财产,从而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