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共同财产的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财产分割时,应适当照顾妇女和儿童的利益,以避免因分割财产导致妇女和儿童生活水平下降和生活困难,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并获得适当的财产分割。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如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过错方应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这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原则。
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应适用公平原则,合理分割夫妻现有的共同财产,并清算夫妻的经济利益。例如,考虑夫妻双方对家务劳动和子女抚养的付出,离婚后一方生活水平的下降,以及妥善安置离异后的患病方等。司法工作人员应科学、正确地适用公平原则于每个案件。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所有权,并有权处理自己的财产。法律赋予当事人协商的权利,体现了私法中的意思自治。约定优先于法定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
1. 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因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发生纠纷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应受理。
2. 离婚后一年内,男女双方协议的财产分割问题出现反悔的情况,请求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人民法院应受理。人民法院在审理后,如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应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在夫妻婚姻存续期间,一方的工资属于共同财产,共同财产还包括生产、经营的收益等。同时,夫妻一方也有其个人财产范围,如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费用等。夫妻可以约定婚姻期间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如无约定则适用法律的
离婚诉讼中丈夫转让股权的有效性问题,涉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需考虑股权是否为共同财产,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离婚财产保全的时间限制,包括诉前和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规定和相应措施。
结婚多少年后房子是否属于共同财产的问题,并详细解释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范围、特征以及分割原则等。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房屋是否属于共同财产关键在于购买房屋的资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拥有。同时,还介绍了不属于共同财产的情况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全文旨在帮助读者
关于借款能否提前索要的问题。在儿子购房借款案例中,律师表示父母与儿子间签订的借条有效,父母有权要求儿子提前归还资助购房的借款,以保障自身权益。而在夫妻间大额借款案例中,能否提前索要借款需依据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具体约定,若借款期限已到且未违反法律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