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2年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次会议的决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113条进行了解释。解释规定:“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而拒不履行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解释列举了五种拒不履行的情形,其中第一种情形是“被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不低价转让财产,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各级法院多次强调,保障债权人的债权是法院工作的重要任务,法院应采取强化措施,加大对恶意逃债案件的处理力度,以曝光典型案件。
然而,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是否可以追加接收逃债财产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为被告。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13条以及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至第274条以及最高法院《关于法院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文件对追加、变更被告的条款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接收逃债财产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然而,在程序中并未明确规定对这些人采取强制手段。对于被债务人躲避、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情况,法律规范只是实体法规定了逃债的无效,例如最高法院《关于法院审理离婚案件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意见》第17条第2款规定,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约定(财产分割约定)的约定是无效的。
对于在法律诉讼过程中或法律文书生效后与配偶离婚逃债的情况,应直接追加原配偶为被告,体现法院工作的“优先”特点,以及公平原则。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应当根据实体法认定被告与配偶分割财产的无效,并裁定追加原配偶为被告。
对于这种情况,不应直接追加被告的配偶为被告,而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先撤销被告的财产分割协议,然后再裁定追加原配偶为被告。
夫妻共同债务的定义、范围及处理方式。夫妻共同债务是为满足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包括婚前购置财产、家庭共同生活、生产经营活动、治病、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教育、培训等费用所产生的债务。离婚时,双方应共同偿还,若财产不足或归各自所有,应协议清偿,否则由法
离婚房产有按揭情况下法院能否强制拍卖的问题。文章中指出,若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且存在一方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法院可依法拍卖房产偿还债务。同时,文章还解释了夫妻财产约定与债务清偿的关系,包括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对双方的约束力以及对于债务的清偿方式。
夫妻共同债务的偿还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承担。个人债务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证明是解决债务偿还问题的关键,可以通过借条约定、夫妻财产约定、债务产生时间、债务用途等方式来证明。夫或妻一方单独继承的遗产和债务,以及因违
夫妻离婚后因共同债务偿还发生纠纷的处理方式。首先,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参考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约定来确定各自应承担的债务责任。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做出判决。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尊重夫妻意愿,又保障双方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