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6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并且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根据第58条规定,如果违反了该法律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家庭暴力的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提请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该法律明确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并且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条第2款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根据第32条规定,如果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情形无法通过调解解决,应准予离婚。根据第43条规定,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如果受害人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根据第45条规定,如果重婚或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根据第46条规定,如果导致离婚的情形之一是实施家庭暴力,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家庭“冷暴力”是否应当赔偿的法律问题。虽然家庭“冷暴力”对受害方造成伤害,但根据现有法律规定,无法将其认定为家庭暴力并进行赔偿。文章还提及了关于家庭暴力的具体定义及与家庭“冷暴力”的区别。最终指出,法院在判决赔偿时缺乏法律依据。
家庭暴力是否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家庭暴力行为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受害者以及不同伤害程度下的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家庭暴力行为的分类以及证据的获取。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和性暴力。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可以通过获取证人证言、视听资料、报警记录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同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和劝阻,避免暴力事件的升级。
婚姻法修正案的新变动,包括夫妻同居义务的争议、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的确立、损害赔偿制度对重婚的遏制、个人特有财产的归属、离婚过错赔偿原则的引进、离婚条件的规定以及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等。新婚姻法下的离婚方式包括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