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常识 > 怎样免于家庭暴力

怎样免于家庭暴力

时间:2023-11-20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6304

父母责任与未成年人保护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父母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是爱护和养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全身心地疼爱关心自己的孩子,但也有极少数人对孩子毫不关心,甚至虐待、家暴、辱骂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的甚至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终生的影响,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健康成长。

一位母亲的虐待行为

在合肥,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孩子视为“累赘”,甚至将孩子作为发泄情绪的“出气筒”。这种心理扭曲的“法定监护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监护职责,对孩子进行遗弃、虐待、暴力伤害等行为,而这位父亲看到后不是保护孩子,而是“录证据”,完全没有父亲的样子和亲情,他们不配做父母。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问题

虐待、伤害未成年人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出卖、打骂、用针扎等行为也时常发生。社会舆论对这些事件谴责一片,但这类事件仍然频繁发生,这让人深思: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让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问题

我国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的行为,以及有吸毒、赌博、酗酒等恶习,或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情形,都可被剥夺监护权。然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一方面,剥夺了家长的抚养权会导致孩子今后抚养的问题。另一方面,虐待行为发生在家庭内部,外界难以得知。此外,孩子还没有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无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传统思维也使人们认为这些是家庭事务,外界不应干涉。可以说,家庭是一个未成年人保护的“真空地带”。

建立未成年人家庭保护机制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国家应建立健全对未成年人家庭的保护机制。首先,要建立从重处罚制度,不仅要对侵害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谈话教育,还要对他们进行罚款、拘留等处罚,让他们不敢再犯。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未成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辅导,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让这些家长无处可逃。此外,还应加强家长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家庭观念,从而不再产生侵害行为。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是家长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诱因,相关部门应及时完善管理监督制度,用制度填补保护儿童的“真空地带”,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家暴起诉离婚的证据收集

    家暴起诉离婚中的证据收集与认定问题。受害者在面临家暴时应拍摄受伤照片、保存医院证明和伤情鉴定报告,并让邻居或居委会的人提供证言。遭遇家暴时应及时报警,多次报警以收集更多证据。遭遇家庭暴力可采取请求调解、劝阻或报警等措施,法院在必要时可判决离婚并要求赔

  • 家庭软暴力的表现

    家庭软暴力的多种形式,包括情感施暴、性施暴、精神施暴和责任施暴。文章还阐述了家庭暴力的危害,包括侵犯受害者权益、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破坏家庭和夫妻感情以及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

  •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

  • 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

    中国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问题。根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受害者有权要求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无过错方可在离婚诉讼中提起家庭暴力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包括暴力行为的主观意识、形式、程度等要素,以及在某些情

  • 反家庭暴力法
  • 家庭暴力案件:黄*仁对妻子段*贝实施暴力行为
  • 家庭暴力的危害及其影响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