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法规 > 家庭暴力在离婚案件中的认定标准需调整

家庭暴力在离婚案件中的认定标准需调整

时间:2024-05-13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6486
离婚案件中“家庭暴力”问题因法律认定标准较为严格,施暴一方未能受到应有的惩处,被施暴一方利益未得到充分的保护,法律的社会引导作用往往不能有效的实现。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和大家详细介绍家庭暴力的相关知识。

家庭暴力在离婚案件中的认定标准需调整

一、完善“家庭暴力”的定义,扩大保护范围

目前,“家庭暴力”的定义局限于身体暴力,并且主要依赖身体伤害后果来认定。然而,对于精神后果的认定往往依赖身体伤害后果的程度,保护范围较为有限。因此,建议对“家庭暴力”的定义进行完善,明确列举“性暴力”、“心理折磨”及“经济制约”等因素作为认定标准,以扩大保护范围。

二、放宽“家庭暴力”认定标准中对“量”的要求

当前司法实践中,要求暴力行为的次数和频率达到一定标准量,才能认定为“家庭暴力”,这给受害当事人增加了举证责任。建议在查明暴力行为与受伤害后果间证据链条完整的基础上,放宽对“量”的要求,降低“家庭暴力”的认定难度,以加强相关法律规范的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受害人权益。

三、灵活采信证据,强化人民法院调查举证职能

家庭暴力行为发生于家庭之中,受害当事人往往缺乏保全证据的意识。而且,家暴行为具有私密性和“家丑不外扬”的思想,导致举证困难。因此,建议在审判实践中灵活采信此类证据。例如,可以运用民事诉讼优势证据标准,以“合理相信”取代要求当事人对其主张证明的“高度盖然”;放宽对未成年人出庭作证的年龄限制;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考虑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在施暴方妨害举证时适用举证责任的转移等。此外,应加强法院与公安机关、妇联及居委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工作,强化法院调取证据的职能,帮助当事人避免举证困境。

四、弱化对施暴方暴力行为模式性及受害人服从性的要求

当前司法实践中,是否构成家庭暴力还需考虑加害一方的暴力行为是否已成为一种行为模式,以及受害人是否存在被迫服从的情况。然而,这一要求难以在证据中显示且缺乏明确的裁判标准,实际上已沦为家庭暴力行为次数及频率的同义反复。因此,建议弱化对施暴方暴力行为模式性及受害人服从性的要求,将其作为法官判定家庭暴力行为严重程度的依据,并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所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权相关联,区分层次给予受害方相应的赔偿,以充分体现裁判精神,加强社会引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家庭暴力的刑事处罚

    家庭暴力的刑事处罚问题。根据《婚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家庭暴力行为可受到行政处罚,严重情况可能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文章还提及了受害人请求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暴力与离婚、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内容。对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请

  • 案情简介

    杭州富阳一起家暴案件。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丈夫盛某殴打妻子樊某,樊某头部伤势严重并遭受身体其他部位伤害。警方对盛某进行批评教育,考虑樊某态度及盛某悔过表现,暂不对樊某伤情进行鉴定。回访显示盛某已改变行为,家暴未再发生。同时提及《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和

  • 反家庭暴力法:认定标准解析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暴力会造成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

  • 家庭暴力的司法认定暴力标准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相信大多数离婚是逼不得已的选择,而家庭暴力往往是导致夫妻离婚的一大因素,那么,家庭暴力的司法认定标准是什么呢?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实施家庭暴力一方面使身体和精神感到痛苦,另一方面也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在

  • 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 家暴的司法认定标准有哪些
  • 家庭暴力在离婚案件中的认定标准需调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