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不限 公司类型 外商投资企业 股东 公司设立 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资产管理 公司的变更形式 公司法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有益的补充。因此,这种法人人格否认所引起的从法人人格确认向法人人格否认的复归并非是对整个法人制度的否定,恰恰是对法人人格的严格恪守。因为运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所否认的法人,实际上是一个被控制了的、失去人格
2020-05-25
我国自从引进公司法人制度后,各种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也随之而来。“空壳”公司、“脱壳”经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抽逃资金、“假法人”、虚拟股东等现象层出不穷,削弱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应有作用,损害了大量的金融债权,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混乱。
2020-05-25
,这是我国法律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明确规定。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行为要件之“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行为表现应由法律做出具体的规定或在司法解释中进行细化。
2020-05-25
公司的独立人格被不当使用,公司的人格掩盖了个人的不法行为,造成了债权人的损害,因而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予以考虑,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应运而生。当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致人损失时,不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而由发起人负连带责任。
2020-05-25
修订后的公司法: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一制度的引入,为防范滥用公司制度的风险,保证交易安全,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安排。
2020-05-25
修订后的公司法在为公司的设立和经营活动提供较为宽松条件的同时,为防范滥用公司制度的风险,增加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当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时,该股东即丧失依法享有的仅以其对公司的出资为
2020-05-25
公司法的随意性条款还表现在股东会的表决权上,股东会表决可以选择均一主义、资额主义等表决方式。揭开公司面纱有一家公司是夫妻两人开办,男股东去世后,其父亲继承股权,到公司上班。按照新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有权查账,男股东的父亲可起诉维护其权益。有一家夫妻两人
2020-05-25
各国学者和法院对公司法人的人格否认理论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成果斐然。然而至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尚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未能在司法实务大胆适用。公司法人制度赋予了出资人只承担有限责任的特权。公司的法人人格与其成员的人格相分离原则和公司的财产与其成
2020-05-25
公司法人资格否认制度以公司法人资格之存在为前提。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一张一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中国1993年《公司法》并未规定否认公司人格。法官对无赖股东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1993年《公司法》并未规定揭开公司
2020-05-25
自1905年美国开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先端以来,许多国家在实践中均采用了该制度并在学理上展开研究,对其的适用场合形成了以下不同见解。从理论上讲,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作为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例外加以适用的,然而实践中在何种情况下发生这种例外,即使是
2020-05-25
近年来大量如此案例发生:股东采用转移公司财产、将公司财产与本人财产混同等手段,造成公司可以用于履行债务的财产大量减少,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揭开公司面纱”也随势而生。“揭开公司面纱”是在英美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判例规则,意为具体案例中
2020-05-25
为此,笔者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由来,理论依据、适用要件、适用情形、适用后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适用该制度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细化,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在作出决议的众多股东中选出控制股东承担责任,还容易导致股东间相互推诿,使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
2020-05-25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英美法系又称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由于这一制度对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一制度相继为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所引进。因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在判例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该项制度的法律适用环境是英美普通法系的司法体
2020-05-25
在该部分中论述了关联交易的定义;关联主体的范围;关联公司的特性及关联交易的控制形式和表现形式。在该部分中,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本质及特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的应用和不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在执行程序中引入的理由。
2020-05-25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020-05-25
股权作为出资方式的适用条件。按照《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股权可作为出资方式成立新公司,但必须确保股权合法持有并可转让,同时股权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或负担。满足这些条件后,出资人方可履行其出资义务。
显名股东如何变更为隐名股东的法律问题,涉及《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3款等法条的解释和案例评析。文章指出,实际出资人想要变更股东身份、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等,必须得到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适用反对解释,即使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场合,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德国的相关适用理论,以及日本的适用学说。该制度作为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例外加以适用,在何种情况下发生例外并无固定标准。美国的适用依据是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法理念,而不局限于任何固有理由和适用范围。
我国公司法关于认缴期限未届至股东是否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股东在认缴期限内通常不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则例外。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虚假出资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判断股东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时,原则上应由债务人承担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