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的有效要件包括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形式要件是指遗嘱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如果遗嘱的字迹不清楚或者签名无法辨认,有可能会导致遗嘱被认定为无效。因此,具体遗嘱原件是决定遗嘱有效性的依据。
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根据法律享有的设立遗嘱的自由意愿和财产处分能力。遗嘱是一种民事行为,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有设立遗嘱的能力。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因此,遗嘱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后来恢复了行为能力,仍然视为无效遗嘱。而如果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具备遗嘱能力,即使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遗嘱的效力也不受影响。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因为真实的意思表示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遗嘱人最后在遗嘱中所作的意思表示是判断遗嘱是否真实的主要依据。如果遗嘱是在受胁迫或欺骗下立的,或者是伪造的,或者是被篡改的,那么这些遗嘱都是无效的。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9条的规定,遗嘱应当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这是一项强制性规定,如果遗嘱取消了这些继承人的继承权,那么该遗嘱是无效的。在处理遗产时,应当为这些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份额,剩余的部分才可以按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进行处理。判断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当根据遗嘱生效时继承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遗嘱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行为,因此只能处分遗嘱人个人合法拥有的财产。如果遗嘱人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那么遗嘱中涉及这部分财产的内容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如果遗嘱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遗嘱的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那么该遗嘱也是无效的。
《民法典》下婚后财产的归属问题。婚后财产并非完全夫妻共同财产,其归属取决于夫妻间的约定及法律规定。若夫妻间没有约定或约定无效,则遵循《婚姻法》的规定。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收益等,而一方财产则包括婚前财产、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费用、遗嘱明确指定等。
遗嘱合法性审查的步骤以及处理遗嘱纠纷的方法。在存在多份遗嘱的情况下,需先审查遗嘱的合法性,确定有效遗嘱。若存在相互抵触的有效遗嘱,按公证遗嘱优先、最后订立遗嘱优先的原则处理。遗嘱不必全部公证即可生效,符合法律规定的五种方式之一即可。
我国继承法中公民口头遗嘱的法律效力问题。口头遗嘱的订立受限制,仅在紧急情况下有效,且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口头遗嘱的法律效力相对较弱,危急情况解除后应及时以其他形式重新确认遗愿,否则口头遗嘱无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继承人订立遗嘱处理抚恤金的,被继承人有行为能力、是其真实意思表示的,遗嘱一般就具有法律效力。伪造的遗嘱无效。适用实物分割的遗产,可以是可分物也可以是不可分物。对不可分物不能作实物分割的,应当采取折价补偿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