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能力是指遗嘱人依法享有的自由处分财产的行为能力。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定,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具有设立遗嘱的行为能力,而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因此,遗嘱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遗嘱人的遗嘱能力以遗嘱设立时为准,即使在设立遗嘱后丧失遗嘱能力,遗嘱仍然有效。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否则将导致遗嘱无效。遗嘱的真实意思表示应以遗嘱人在遗嘱中最后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准。任何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都是无效的,伪造的遗嘱也无效,而被篡改的遗嘱中篡改的内容也是无效的。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9条的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这是一项强行性规定,如果遗嘱取消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那么这个遗嘱是无效的。遗嘱人未保留这类继承人的遗产份额时,在遗产处理时应为其留下必要的遗产,剩余部分才可按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进行处理。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根据遗嘱生效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遗嘱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行为,因此只能涉及遗嘱人个人合法拥有的财产。如果遗嘱人处分了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那么遗嘱中涉及这部分内容将被认定为无效。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如果遗嘱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遗嘱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那么这个遗嘱也将无效。
赠与的法律条件,包括赠与人的条件、受赠人的条件和赠与财产的条件。赠与人需具备遗嘱能力,为缺乏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所立遗嘱必须符合法定形式。受赠人需为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人,且在赠与人死亡时仍然存活,未丧失受赠权。赠与财产必须
律师作为遗嘱执行人的资格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律师可以担任遗嘱执行人,但必须符合无利益关系和不属于继承人的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遗嘱的见证人的限制,包括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等不能作为见证人。
遗嘱对私生子的财产继承问题。私生子可以通过遗嘱继承财产,但遗嘱需遵循《继承法》规定,为缺乏劳动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判断继承人是否符合这一标准的时间点是遗嘱生效时,且具体标准在我国继承法中存在模糊性,给实际操作带来难度。对于不同人群
遗赠扶养协议的财产分配原则,包括受扶养人和扶养人的权利和义务。法定继承的财产分配原则强调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均等分配,但特殊情况可不均等。遗嘱继承需满足条件,如没有遗赠扶养协议、遗嘱合法有效等。受遗赠人需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表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