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释义第二百四十七条
时间:2024-07-26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第247条:物权法的施行日期
条文主旨
本条规定了物权法的施行日期。
条文解读
本条涉及法律的时间效力,主要包括法律效力的时间起点问题和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一)关于物权法的施行时间法律从何时起发生效力?我国立法实践中有三种方式:一是在法律条文中直接规定,从公布之日起生效施行;二是在法律条文中确定法律公布一段时间后的某一日期,作为法律开始生效施行的日期;三是法律公布后先予以试行或者暂行,再通过完善并公布为正式法律。这三种方式都确定了法律发挥作用的时间。选择不同的规定方式是根据不同法律的性质和实际需要来决定的。从法律的性质上看,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重要作用。从实际需要上看,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的需要。物权法的早日实施是必要的。此外,物权法的起草历程表明,该法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为物权法的实施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是必要的。综合考虑物权法的重要性和迫切需要,本条规定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样,为物权法的实施留出了将近7个月的准备期。物权法的起草过程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准备期间,各级国家机关特别是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抓紧时间普及掌握本法,向群众广泛宣传本法,并根据职责为本法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人民群众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学习本法。(二)关于物权法的溯及力物权法是否具有溯及力?法律的溯及力和法律的生效时间一样,是确定法律效力时间范围的重要因素,将影响到法律的贯彻实施。一般来说,法律的溯及力问题是指某部法律是否可以适用于在其生效前发生的情况,适用即具有溯及力,不适用即没有溯及力。法律不溯及既往是各国普遍遵循的法治原则,我国也以无溯及力为重要立法原则之一,物权法也不例外。不溯及既往的原因是保护权利、维护秩序。特别是对于物权法而言,依法成立的财产关系应当保护其稳定,无论是否符合现行物权法的规定,以保护合法取得的物权,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例如,物权法第74条关于车库、车位归属的规定,不意味着物权法的实施后现有的车库、车位就要重新确定归属。对于物权法实施之前的车库、车位,其归属应当根据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来确定。物权法的实施时间也是处理相关问题时确定适用法律的标准。注意到物权法不具备溯及既往的效力有利于全面理解本条规定的意义,正确理解物权法的效力。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土地使用权续期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关于土地使用权续期的相关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将自动续期,非住宅用地需按法律规定办理。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问题按约定或法律规定处理。土地使用者需提前一年提交续期申请,获批后重新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并支付费用。未申
-
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的限制
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的限制问题。保险公司自留保险费与其承担保险责任范围密切相关,关系到其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根据《保险法》第99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以确保其资本与承保额度相匹配并加
-
新《保险法》特色一:扩大保险经营范围
新《保险法》的两大特色。首先,新法引入了保证保险的概念,明确了保险公司在信用担保方面的业务范围,包括雇员忠诚保证保险和还贷保证保险等。其次,新法扩展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允许其经营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如补充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新型业务,适应
-
人身保险合同立法中几个问题
人身保险合同立法中的几个问题。首先,关于未成年人的保险问题,需要统一法律界定其民事行为能力,并明确规定保险金额。其次,关于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问题,应明确规定投保人在复效申请中的如实告知义务,以维护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实际操作中,对投保人是否真正履行该义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解释二
-
投资型保险合同解除后,保单现金价值归属问题
-
关于《保险法》第91条和第94条的法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