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司法解释 > 物权法释义第二百四十七条

物权法释义第二百四十七条

时间:2024-07-26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789

第247条:物权法的施行日期

条文主旨

本条规定了物权法的施行日期。

条文解读

本条涉及法律的时间效力,主要包括法律效力的时间起点问题和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一)关于物权法的施行时间法律从何时起发生效力?我国立法实践中有三种方式:一是在法律条文中直接规定,从公布之日起生效施行;二是在法律条文中确定法律公布一段时间后的某一日期,作为法律开始生效施行的日期;三是法律公布后先予以试行或者暂行,再通过完善并公布为正式法律。这三种方式都确定了法律发挥作用的时间。选择不同的规定方式是根据不同法律的性质和实际需要来决定的。从法律的性质上看,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重要作用。从实际需要上看,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的需要。物权法的早日实施是必要的。此外,物权法的起草历程表明,该法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为物权法的实施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是必要的。综合考虑物权法的重要性和迫切需要,本条规定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样,为物权法的实施留出了将近7个月的准备期。物权法的起草过程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准备期间,各级国家机关特别是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抓紧时间普及掌握本法,向群众广泛宣传本法,并根据职责为本法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人民群众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学习本法。(二)关于物权法的溯及力物权法是否具有溯及力?法律的溯及力和法律的生效时间一样,是确定法律效力时间范围的重要因素,将影响到法律的贯彻实施。一般来说,法律的溯及力问题是指某部法律是否可以适用于在其生效前发生的情况,适用即具有溯及力,不适用即没有溯及力。法律不溯及既往是各国普遍遵循的法治原则,我国也以无溯及力为重要立法原则之一,物权法也不例外。不溯及既往的原因是保护权利、维护秩序。特别是对于物权法而言,依法成立的财产关系应当保护其稳定,无论是否符合现行物权法的规定,以保护合法取得的物权,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例如,物权法第74条关于车库、车位归属的规定,不意味着物权法的实施后现有的车库、车位就要重新确定归属。对于物权法实施之前的车库、车位,其归属应当根据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来确定。物权法的实施时间也是处理相关问题时确定适用法律的标准。注意到物权法不具备溯及既往的效力有利于全面理解本条规定的意义,正确理解物权法的效力。

相关标签: 为什么要学物权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原告

    一起由于被告对原告某物业造成妨害而引起的纠纷。原告为某物业业主,被告与原告存在特定关系。原告发现其物业出现问题并向物业公司反映,经物业公司检查,问题由被告造成。原告多次要求赔偿并解决问题,但被告拒绝协商。因此,原告依照我国《物权法》和《民法通则》提起

  • 关于《保险法》上述二条规定之间的关系

    《保险法》第91条和第94条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涉及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前者规定,若无具体规定,则适用公司法等法律;后者则表明,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保险公司应遵守公司法的规定。通过法的渊源和效力原则,理解这两条规定属于准用性规则,且《保

  • 《民法通则》中的物权归属界定

    《民法通则》中关于物权归属中的无主物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无主物可以按照先占原则确定所有权归属。但具体归属问题存在争议。《物权法》中有关遗失物、埋藏物和财产所有权的规定,规定了善意取得的条件以及遗失物处理办法。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或公安机

  • 保险欺诈行为的定义

    保险欺诈行为的定义、种类、社会危害以及法律责任。保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等欺骗手段,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保险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保险公司利益,还危害其他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甚至伴随其他暴力犯罪。对于保险欺诈行为,投保人、被保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 公司为劳动者投保团体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确定规定
  • 二手房买卖后合同的法律效力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