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的丧失可分为绝对丧失与相对丧失。继承权的绝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终局的丧失,该继承人绝对不得也不能享有继承权。继承权的相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非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丧失,但在具备一定条件时继承人的继承权最终也可不丧失。
继承权丧失的法定事由有以下几方面: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已构成严重的侵害被继承人的犯罪行为,法律对实施该行为的继承人做出继承法上的制裁,规定其丧失继承权,也是合情合理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有些人出于“大义灭亲”、实施“安乐死”等原因而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继承人仍然丧失继承权。但如果被继承人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而被迫杀害被继承人的,并不丧失继承权,原因是其不具有非法故意杀害的目的,没有违法性。另外从年龄上来讲,如果故意杀害被继承人行为的主体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也不丧失继承权,但如果是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则会丧失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构成这一继承权丧失事由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在主观上需要有杀害其他继承人的故意和为争夺遗产的动机。(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杀害行为。(3)杀害的对象是其他继承人。包括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继承人因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而丧失继承权的,属于继承权的相对丧失。遗弃被继承人是指有抚养能力的继承人对不能独立生活的被继承人拒不履行抚养义务而导致继承权丧失的情形。虐待被继承人并不必然就丧失继承权。只有当其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会导致继承权的丧失。根据《继承法意见》的有关规定: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是否严重可以从实施虐待行为的时间、手段、后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认定。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此处对情节严重的理解可根据《继承法意见》地14条规定: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的,应认定其行为情节严重。
继承权之丧失的定义,包括继承权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两种情况。继承权之丧失是因为继承人犯有罪行或违法行为而取消其继承权。文章还讨论了遗嘱的定义,即自然人生前处分财产及安排事务,并在死亡后产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行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继承法中关于继承权丧失
放弃继承权的可撤销性问题。放弃继承权是一项可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的民事行为。一旦放弃并得到其他继承人认可,继承权通常不可撤销。恢复继承权需经法院决定,并且必须在遗产处理之前表示。放弃继承权的决定必须是由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继承人真实意思表示,采取欺骗
”死亡赔偿金是对受害人作为一个民事权利主体生命权的丧失(死亡)作出的赔偿。因此,死亡赔偿金实质是以受害人民事权利能力的丧失为给付条件。死亡赔偿金是事故责任人支付给交通事故死亡当事人的法定继承人或其他享有继承权的人定额化的死亡赔偿金。
协议离婚将财产给子女,是可以撤销的,但要符合撤销的条件:即财产还未转移给子女,且该赠与协议未经公证的;或者子女严重侵害赠与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的等。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