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丧失制度对于保障家庭职能的实现、弘扬法律的公平价值理念和维护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继承权丧失制度主要见于1985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第7条和1985年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9-14条和第28条之规定。然而,近20年的司法实践表明,现行的继承权丧失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对继承权丧失制度进行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于继承权丧失的概念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继承权丧失是指对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犯有某种罪行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继承人,依法取消其原来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继承权的丧失也可以被称为继承权的剥夺,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取消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
该观点认为继承权的丧失是指对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犯有某种罪行或其他违法行为的继承人,依法取消其原拥有的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继承权的丧失是指具有继承资格的人,因犯有某些罪行或因不道德行为,依法丧失继承人资格或由被继承人剥夺其继承资格。
该观点认为继承权的丧失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继承权丧失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法院取消继承人的继承权或其自然丧失继承权,也可以称为继承权的剥夺。广义的继承权的丧失包括继承权的依法被剥夺,以及其他非继承人自己的意志所决定的原因而使继承人不该享有继承权,如被遗嘱取消继承权。
去世二十年的儿女在无人办理继承的情况下是否享有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权的主体是公民,去世的儿女作为第一继承顺序的子女,在无人办理继承时,仍享有继承权。但具体继承份额可能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
一对老夫妇的子女继承权纠纷案件,分析了继承权的取得与丧失、客观与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以及四个子女签订的协议的法律效力。其他三个子女并未丧失法定继承权,有权依法主张自己的继承权,并可提起新的诉讼要求继承权恢复。
关于继承人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的法律规定。伪造遗嘱的继承人会丧失继承权;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时也会丧失继承权。同时,如果继承人的行为侵害了特定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生活困难,将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最终判断权在人民法院。
放弃继承权的法律效力及其条件。其中,放弃继承权不产生代位继承,无条件且无保留要求。放弃继承权后若需恢复,需经法院决定。此外,放弃继承权的公证程序包括必须由继承人本人亲自办理公证,并提交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明、被继承人死亡证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