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大多数遭遇家庭“冷暴力”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无人可诉,无处可断,无法可依。在这种情况下
2020-05-25
家庭“冷暴力”和第三者插足,已经成为近年来婚姻破裂的两大诱因,但这两种因素在离婚案中却不容易掌握证据。“冷暴力”,是指在婚姻中夫妻双方虽未发生暴力冲突,却没有语言交流、缺少夫妻生活。因此当男方以“冷暴力”形式任意损害女方权益,女方提出离婚时,法院会将
2020-05-25
笔者在一周前接访时,一位女士如是说。这种“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在产生矛盾时,虽没有拳脚相加、头破血流,但对对方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表现为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虽没有
2020-05-25
彼此有意用精神折磨来摧残对方,使婚姻处于一种长期的不正常状态。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女性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先分析夫妻感情是否破裂,问一问自己是否主动改变态度来挽救婚姻,如果证实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那么一定
2020-05-25
家庭“冷暴力”使受害者在精神上遭受极大的创伤,在人格尊严上受到莫大的侮辱,使许多受害者长期处在痛苦的煎熬中,有的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走向绝路。长期受“冷暴力”侵害的家庭,以爱情维系的婚姻关系就会受到损害、扭曲,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幸福,是造成家庭破裂的重
2020-05-25
丈夫“大度”地原谅了妻子的出轨行为,正当妻子试图努力修复夫妻关系的时候,却发现丈夫的“冷暴力”正向她悄然袭来,妻子不堪如此折磨,精神已经近于崩溃。这是记者从南京三法律师事务所得到的消息。对于家庭冷暴力,李鹤洲律师表示暂时在法律上还没有好的办法,由于在
2020-05-25
2009年5月8日,长期遭受丈夫冷漠对待的孙-红(化名)提起离婚诉讼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此案。法官通过对案件的审理发现,与丈夫走过十年婚姻之路的孙-红,竟然还是处女。除了继续承担全部家务和上交全部工资之外,陈-亮对她的辱骂仍然是家常便饭,基本
2020-05-25
据了解,肉体上的创伤可以治疗,心灵上的创伤却难以愈合。“精神暴力”对女性精神和身体造成的伤害都是隐性的,心理阴影长期积聚很容易引发心理疾病。而由于对冷暴力缺乏认识,目前大多数受害者面对冷暴力往往很少投诉。冷暴力表现形式隐蔽,在司法实践中面临取证难问题
2020-05-25
但是,在离婚过程中双方如果就家庭“冷暴力”是否应当赔偿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它的标准就只能是法律规定。也就是说,你所说张某的家庭“冷暴力”不能等同于《婚姻法》中规定的“实施家庭暴力”,因而,如果法院判决赔偿没有法律依据。
2020-05-25
在《新婚姻法》颁布后不久,专家们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冷暴力”。而家庭婚姻问题专家也指出,这种隐性暴力对双方的伤害比显性暴力更大,甚至会造成精神隐疾。案例一广州市某单位机关干部高某近日追悔莫及,由于其长期对妻子进行精神虐待和言语刺激,妻子忍受不了,
2020-05-25
具有代表的提法或描述有这样几种:1、“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较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包括言语上的漫骂攻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和性生活的冷落拒绝。同时认为,冷暴力也要承担赔偿责任等。
2020-05-25
法院审理后认为,朱华虽没有对钟芳实施肉体伤害,但其行为主观恶意明显,且已实际造成钟芳精神痛苦,构成家庭暴力。家庭暴力除身体虐待外,还包括言语虐待、心理虐待等“精神”方面的虐待。但对于矛盾无法调和一方想诉请离婚的,很多人认为,由于我国尚无制裁“家庭冷暴
2020-05-25
您是否遭遇过家庭冷暴力却不知如何维权?本周五,太原市妇联将组织律师、大学生、专家学者举行辩论会,探讨“家庭冷暴力”带来的社会问题。即日起至18日,市妇联独家委托本报征集50名旁听观众。据市妇联统计,很多人离婚的前奏就是家庭冷暴力。热心观众征集对象:不限年
2020-05-25
家庭“冷暴力”作为一个新型的隐性暴力形式,发展速度快,覆盖面也广。大江南北,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无论是白领阶层还是蓝领阶层,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冷暴力”现象存在。家庭“冷暴力”的表现形式通常由于家庭的不同情况和家庭成员的个性特征而呈现出多样
2020-05-25
家庭冷暴力的认定。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不可能如传统暴力受害者一样在身体上留下伤痕。同时家庭冷暴力的施暴人实施冷暴力后也很少留下物证。并且处在家庭冷暴力中的夫妻为了维护自己的隐私和所谓的家庭尊严,一般会选择“家丑不外扬”,因此其家事外人无从得知。致使受害
2020-05-25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家庭暴力的定义、多样形式以及如何判断家暴的程度。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法律对家暴有明确规定,如《婚姻法》将禁止家庭暴力上升为基本原则,并将家庭暴力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同时,对家暴受害人的救助措施与施暴者的民事法律责任也做出了规定
家庭暴力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当家庭成员遭受身体、精神或经济上的虐待时,他们有权利报警求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单位有劝阻和调解的责任,公安机关则负责制止此类行为。受害者提出请求后,公安机关会根据法律规定对施暴者进行行政处罚。
身体暴力的特征,包括身体经常出现外伤、虐待工具的形状等,以及受虐者遮掩暴力的行为。文章还介绍了冷暴力的特征,如表现冷淡、轻视对方等,其伤害不亚于显性暴力。此外,经济暴力的特征在于强行控制受害者的金钱和财产,而性暴力的特征则包括敏感部位疼痛、发炎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