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纠纷的调解工作应当充分利用其固有特点,以提高调解成功率,保障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调解过程中,需要更加耐心、细心、诚心。调解人员应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倾诉,耐心进行说服和教育工作;细心安排调解时间,确保双方到场,细心照顾老年人的情绪变化,细心保证调解内容的完整;用诚心对待当事人,用诚心感化当事人。
调解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达成赡养纠纷的调解协议,但赡养纠纷往往涉及其他家庭矛盾纠纷。因此,在调解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赡养纠纷的履行上,同时也要解决其他家庭矛盾纠纷。这要求我们找准矛盾焦点,有的放矢,注重调节效果,讲求工作效率。
为体现司法为民的思想,我们可以到当事人所在地进行调解,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这不仅方便当事人,还能起到法律宣传的作用,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赡养义务的履行不仅受到法律的调整,也受到道德的约束。在调解中,应当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进行思想工作,让当事人明白赡养老人是其应尽的义务。
赡养协议纠纷的成因,包括赡养人的文化素质低、法治和道德观念差,子女因家庭财产分配不均而发泄怨气,子女本身年老体弱无力尽赡养义务,受封建思想影响子女反对父母再婚以及“分家赡养协议”导致部分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等因素。为了减少赡养纠纷,文章提出了弘扬尊老爱幼
原告卞某与被告顾某赡养费纠纷一案的撤诉裁定书。原告提起诉讼后,因被告顾某病故身亡,原告撤回了对其的诉讼。之后,原告以双方纠纷已自行解决为由提出撤诉申请。法院认为符合法律规定,准许原告撤诉,并裁定受理费由原告负担。
原告:***,男,60岁,汉族,现住****。被告:***,女,35岁,汉族,现住****。被告居住的北屋五间房屋是原告的,长期居住至今,被告应当腾清房屋,返还给原告居住。综上所述,根据《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特诉至人民法院,请求法
人民法院受理农村赡养纠纷案件的时候,法官是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案件的,法院最终的判决都是依据掌握的证据作出的。(一)当事人陈述;(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