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以下是与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相关的六个问题:
根据《婚姻法》规定,子女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子女不能以父母是否对其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作为自己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前提。
父母在抚养子女过程中,如果他们的错误行为给子女造成心灵伤害,子女成年后应当自觉履行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但是,父母犯有严重伤害子女感情和身心健康的罪行的情况下,原则上丧失了要求被害子女赡养的权利。
出嫁女儿本人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不能作为拒绝履行赡养老年父母义务的理由。因为她们从事的家务劳动与丈夫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具有同等价值,其丈夫劳动所得的收入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可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支付赡养费。
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受父母有无财产、是否分过家以及分家是否公平的影响。
父母有多个子女的情况下,应当共同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每位子女承担义务的多少,应当根据各个子女的生活、经济条件进行协商。子女不能以父母对其年幼时的关心、疼爱程度或者结婚时资助的多少作为衡量赡养扶助义务的标准。
儿媳(女婿)与公婆(岳父母)的关系是因婚姻而成立的姻亲关系。儿子(女儿)去世后,因儿子(女儿)与媳妇(女婿)的婚姻关系消失而使得儿媳(女婿)与公婆(岳父母)的姻亲关系亦不再存在。儿媳(女婿)是否承担赡养公婆(岳父母)的义务,我国法律未作明确规定。
继父母和继子女的关系是因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再婚而形成的。根据我国《婚姻法》第27条第2款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28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
人民法院认定赡养费的标准包括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
赡养费的给付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基本赡养费、老年人的生病治疗费用、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费用、老年人的住房费用、必要的精神消费支出和必要的保险金费用。
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可以不计算。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40%计算赡养费。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
赡养老人法院判决的有效期问题。法院的判决书具有永久法律效力,但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通常为两年。判决书分为一审、二审和再审判决书,不同类型的判决书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处理决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可以申请中止或中断
老人赡养及财产分割协议书的内容。根据《民法典》规定,赡养协议需包括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的信息、支付赡养费的时间和方式。财产分割协议则应包括当事人身份信息、财产列表、归属、登记、违约责任等。文章还引述了相关法律条款,并提醒读者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需冷静解决,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子女不赡养父母的,父母是可以起诉子女要求支付赡养费的,如果子女不执行法院判决书的,可以拍卖子女的财产支付赡养费。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老人起诉子女履行赡养责任的,如果是一审判决的,过了上诉期后生效,如果是二审的,如果是二审的判决后就生效。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提起赡养诉讼的一方,必须向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