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赡养 > 赡养义务 > 赡养老人分摊能全部给一个人吗

赡养老人分摊能全部给一个人吗

时间:2024-10-12 浏览:4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8939
在现实生活中赡养老人是属于法定的义务和责任,而子女是主要的赡养义务人,子女的赡养责任不会因为父母的婚姻情况而改变,不赡养老人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赡养老人分摊能不能全部给一个人?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赡养老人分摊能全部给一个人吗

《民法典》与《婚姻法》的生效

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老人是全部子女的责任,因此不应将赡养责任全部由一个人承担。如果赡养问题引发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取代了之前的相关法规,同时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将失效。

赡养义务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赡养人有责任在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赡养人包括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之间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同意签订赡养协议,但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有权监督协议的履行。

特殊赡养纠纷的处理

1. 已出嫁的女儿赡养纠纷的处理: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的明确规定,赡养人指的是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女儿和儿子一样,对父母都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对于没有工资收入的家庭妇女,可以从她夫妻共同劳动所得的财产中取得适当部分来赡养父母。2. 自幼送人抚养的子女与生父母赡养纠纷的处理:如果生父母将子女自幼送人抚养,并故意不履行赡养义务,而子女与抚养人形成收养关系,根据《收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清除。因此,子女有权拒绝生父母的要求。然而,在生父母年老体弱、无以为生的情况下,可以说服子女在经济上适当照顾其生父母,但不能强迫子女这样做。如果收养关系解除时,子女尚未成年,则与生父母的权利义务会自动恢复。即使子女已成年,如果子女与父母协商恢复了权利义务关系,子女仍有尽赡养义务的责任。如果当时生父母主观上想尽赡养义务,但由于生活所迫无力抚养或其他无法克服的因素,被迫将子女送人抚养,这并非父母自身的过错,子女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履行赡养义务。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子女应负担一部分生活费用,这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在特殊情况下的一个例外。3. 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赡养纠纷的处理: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如果生父或生母没有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他们应承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够独立生活为止。对于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赡养纠纷,根据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原则,如果生父母已经尽了抚养义务,成年的非婚生子女应尽赡养扶助义务。反之,则不需要承担这种义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证明子女不赡养老人

    如何证明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并介绍了相关证明方法和法律依据。可以通过基层组织证明、证人证词和老人自己的陈述来证明。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履行赡养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赡养费和可能面临的监禁。赡养扶助义务是法定义务,子女必须履

  • 非独生子女能否单独承担赡养责任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 离婚对方从未管孩子老了孩子要赡养吗

    离婚后对方未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子女是否仍然要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即使离婚后一方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并且这些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被随意免除。然而,法定权利人仍

  • 不赡养老人分不到遗产吗

    我国继承法中关于赡养义务与遗产继承的关系。赡养义务人不履行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可能在遗产继承时受到少分或不分的处罚。赡养义务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以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可能会受到法律追究。

  • 法定不赡养老人是否有继承权?
  • 多分财产是否有更多赡养义务
  • 赡养纠纷调解案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