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当被赡养人去世后,如果继承人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继承人在遗产分配时应该减少或者不分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应该平均分配。
对于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遗产分配时应该予以特殊照顾。
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遗产分配时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
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尽到扶养义务,在遗产分配时应该减少或者不分配。
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进行不平均分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对于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缺乏劳动能力并且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对于赡养费纠纷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管辖原则。我国基本实行的是“原告就被告原则”,即原告必须到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但对于特殊情况,也规定了“被告就原告”和当事人可以选择管辖的规定。选择管辖是指当两个以上的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时,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来处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如果几个被告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内,各个法院都有管辖权。根据第35条的规定,对于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这些法律规定为原告选择管辖法院提供了依据。
对于多个子女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赡养费追索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规定:“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个规定为老年人在自己居住地的法院提起赡养费追索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避免了某些法院因赡养费追索案件审理的困难或麻烦而“推脱管辖”的情况,极大地方便和支持了老年人的赡养费追索诉讼,体现了我国法律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特别保护。
如何证明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并介绍了相关证明方法和法律依据。可以通过基层组织证明、证人证词和老人自己的陈述来证明。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履行赡养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赡养费和可能面临的监禁。赡养扶助义务是法定义务,子女必须履
父子关系的法律认定及其断绝关系的法律后果。依据我国法律,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对于收养关系下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对于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赡养问题,应根据是否形成教育抚养关系来判断。如果形成了教育抚养关系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离婚后对方未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子女是否仍然要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即使离婚后一方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并且这些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被随意免除。然而,法定权利人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