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当被赡养人去世后,如果继承人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继承人在遗产分配时应该减少或者不分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应该平均分配。
对于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遗产分配时应该予以特殊照顾。
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遗产分配时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
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尽到扶养义务,在遗产分配时应该减少或者不分配。
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进行不平均分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对于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缺乏劳动能力并且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对于赡养费纠纷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管辖原则。我国基本实行的是“原告就被告原则”,即原告必须到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但对于特殊情况,也规定了“被告就原告”和当事人可以选择管辖的规定。选择管辖是指当两个以上的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时,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来处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如果几个被告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内,各个法院都有管辖权。根据第35条的规定,对于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这些法律规定为原告选择管辖法院提供了依据。
对于多个子女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赡养费追索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规定:“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个规定为老年人在自己居住地的法院提起赡养费追索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避免了某些法院因赡养费追索案件审理的困难或麻烦而“推脱管辖”的情况,极大地方便和支持了老年人的赡养费追索诉讼,体现了我国法律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特别保护。
养女是否可以拒绝赡养义务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养女不能拒绝赡养义务,只要养父母依法办理了收养手续,养女就有赡养义务。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无论是否经过公证,都会受到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继承法中关于私生子赡养生父亲父母的问题。私生子与生父之间有血亲关系,父母必须履行抚养义务,私生子有权利得到抚养费。私生子在继承方面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婚姻法以及刑法中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宪法和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法定义务,且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刑法对拒绝扶养年老或无力生活的人的行为有处罚。再次强调,赡养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不能推卸责任。
赡养老人法院判决的有效期问题。法院的判决书具有永久法律效力,但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通常为两年。判决书分为一审、二审和再审判决书,不同类型的判决书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处理决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可以申请中止或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