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赡养 > 赡养义务 >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及范围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及范围

时间:2024-01-04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9232
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其子女有义务照料其基本生活或请他人、养老机构代为照料再由子女支付有关费用。那么子女应该如何赡养老人呢?赡养义务要怎样负责?下面手心律师小编就带您了解关于赡养方面的法律规定。

赡养人的法律义务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经济上供养指的是提供物质和金钱支持,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活上照料包括对老年人的起居、饮食、睡眠、活动、居住条件等多方面的安排和照顾,确保老年人生活无障碍。精神上慰藉则是与老年人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和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法律强制性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赡养人不能以放弃继承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方式的关系

精神赡养既满足被赡养人自尊的需求,也满足被赡养人对子女期待和亲情的需求。如果赡养人能够良好地履行精神赡养义务,使被赡养人心情愉悦,生活质量提高,就能相对减少赡养人的经济支出和生活照料的负担。相反,如果赡养人未能履行精神赡养义务,导致赡养义务变得纯物质化,被赡养人无法得到亲情的呵护,心灵得不到安慰,将长期处于身心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增加赡养人的经济支出和生活照料的负担。

根据本案两审判决,赡养人应当理解并自觉履行赡养义务,以维持被赡养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适当增加赡养人的经济支出是法律所支持的。

裁判的导向作用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具有道德性、传统性和法律强制性。精神赡养作为法律规定的一部分,具有宣示和导向的作用。该条款时时告诫赡养人,赡养老人是法律义务,精神赡养是赡养义务的重要内容。不履行精神赡养义务不仅会受到社会的否定评价,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因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精神赡养义务导致赡养人经济支出增加或生活照料负担加重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被赡养人的请求。判决应该根据赡养人违反精神赡养的程度、赡养人的经济负担能力以及被赡养人的要求是否合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判决的说理应当具有情理合适的教育感化作用,避免死板地套用法律。最佳的效果是促使赡养人在履行判决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反省,从而自觉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赡养义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能否起诉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由谁来提起诉讼?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 能否与父母断绝法律关系

    中国法律中能否与父母断绝法律关系的问题。文章指出,基于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能断绝,但基于收养关系的则可以断绝。法律还规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对于离婚后抚养义务的理解,文章提到确立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和义务的原则

  • 建立赡养法势在必行

    孝道在华夏文明史中的地位以及赡养法的必要性。历史上,孝道被视为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父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法律对赡养老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存在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建立赡养法需要重视家庭和谐、对年老父母的尊重和关怀,以及

  • 如何撤销赡养协议

    如何撤销赡养协议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赡养协议的内容及其法律依据,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和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文章还涉及被赡养人的权益保护,包括房产权、婚姻自由和财产权保护等方面。在特定情况下,如赡养人经济状况的变更,赡养费用可以相应调整。

  • 赡养费的起始时间
  • 赡养协议对儿子房产的影响
  •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及后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