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法律对现役军人配偶的婚姻自由权做出了限制,要求在离婚时征得军人的同意。然而,对于军人配偶来说,这种限制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法律在对军人配偶提出离婚时作了特殊规定,即“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情况除外”。这一规定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根据《婚姻法》第33条规定,军人配偶向现役军人提出离婚时,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必须取得军人的同意。这意味着,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军人配偶可以独立提出离婚申请。
《婚姻法》第33条规定,当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时,军人配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征求军人的同意。这意味着,军人配偶在面对军人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必受制于军人的意愿。
根据《婚姻法》第33条的规定,现役军人指的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现役的军官、武警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和有军籍的学员。这不包括未取得军籍的军队在编职工和军队聘用的非现役文职人员,也不包括预备役军人和在地方大学就读的国防生,退役、复员和转业人员也不属于现役军人的范围。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军队贯彻执行的暂行规定》,军队干部选择配偶时,必须考虑配偶的历史清楚、思想进步、政治可靠、作风正派,并且不能患有严重传染病。军队禁止与反革命、坏分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不得与反革命、坏分子的直系亲属结婚,也不得与从事反革命活动的人的亲属结婚。然而,如果对方本人历史清楚,政治上没有问题,并且在现实中表现良好,也可以酌情允许其结婚。机要人员的配偶应该具备历史清楚、思想进步、政治可靠,且没有复杂社会关系和海外关系的特点。
军婚的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的历史背景、必要性、意义以及具体的法律规定。军婚特殊保护起源于解放战争时期,旨在鼓励军人安心杀敌。虽然进入和平时期引发争议,但多数意见认为仍需要对军婚进行特殊保护,因为军人家庭的维持需要更多努力和艰辛。我国立法中规定了破坏军婚
破坏军婚罪的法律规定、处理原则与情节、危害与重要性,以及定义、适用范围和三种类型。该罪行针对的是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结婚的行为,包括重婚型、同居型和通奸型。破坏军婚罪对军人婚姻和家庭有极大危害,必须依法处理。摘要的主旨在于强调保护军人婚姻
我国婚姻法对军婚的特殊保护规定。针对现役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的情况,必须得到军人的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除外。同时,最高法院也强调了保护军婚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关注意事项,旨在维护军队秩序和军心稳定,体现国家对军人的特别关怀。
破坏军婚罪的定义及其中的重婚行为的认定。该罪行主要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结婚或同居的行为。对于重婚行为,包括骗取结婚登记、长期同居及通奸等情形。军婚受到国家法律的重点保护,破坏军人家庭婚姻关系将受到刑法的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