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刑事责任能力分为以下4种情况:一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凡年满18周岁,且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智力和知识发展正常的人,都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二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凡不满14周岁的人,以及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都是具有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三是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都是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四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减轻刑事责任能Φ娜恕?
从司法实践上看,由于破坏军婚罪的行为是行为人与现役军人的配偶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其共同居住时间往往在3个月以上,因而其犯罪主体基本没有未成年人和非健全人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役军人的配偶是男性的情况下,犯罪主体可以是女性。行为人是否有配偶,不影响犯罪主体的成立。
破坏军婚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后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
1、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破坏军婚犯罪只能是故意犯罪,即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这里的“明知”不是针对“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言的,而是针对其特定的犯罪对象——现役军人的配偶而言的,即明知对方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如果受对方欺骗蒙蔽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则不以破坏军婚罪论处。
2、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破坏军婚犯罪的目的较为简单,就是破坏婚姻关系。破坏军婚犯罪的动机则比较复杂,有的是想与现役军人的配偶结婚,有的是为了满足情欲,还有其他动机。犯罪的目的和动机都不是破坏军婚罪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它们对量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串通投标罪属于共同犯罪而非集体犯罪。串通投标行为需要两个以上主体实施,如果是单位之间的串通投标则构成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串通投标行为的表现。
电信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我国刑法中将电信诈骗罪归为诈骗罪的范畴,两者主观要件相同,但行为表现不同。诈骗罪通过欺骗手段,而盗窃罪则是偷盗行为。文章还介绍了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客体的概念及在两种犯罪中的体现,并说明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刑罚。
破坏军婚罪的法律规定、处理原则与情节、危害与重要性,以及定义、适用范围和三种类型。该罪行针对的是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结婚的行为,包括重婚型、同居型和通奸型。破坏军婚罪对军人婚姻和家庭有极大危害,必须依法处理。摘要的主旨在于强调保护军人婚姻
破坏军婚罪的定义及其中的重婚行为的认定。该罪行主要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结婚或同居的行为。对于重婚行为,包括骗取结婚登记、长期同居及通奸等情形。军婚受到国家法律的重点保护,破坏军人家庭婚姻关系将受到刑法的严厉打击。